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 第264章 族谱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族谱(1 / 2)

意识到大家的祖先有可能是一个人,百姓心中原来的认知有些许崩塌。

在他们看来,那些大人物和自己是不一样的。

泥腿子出身的人,天生低贱,是不配读书,也读不好书的。

他们这些人虽然现在认得了一些字,也掌握了拼音,可读书和写字还是门槛。

市面上的书本绝大多数写的都是文言,他们是一点儿都看不懂。

懂了拼音,一些人也有了兴致读一读书,好不容易借来了一本,却完全看不懂,十分打击一些人积极进取的信心。

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意识到,可能就是自己的出身不好,就算掌握了一些东西,和那些大人物相比,还是仿若云泥。

可既然大家有可能都是同一个祖先,那从各方面看,大家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你前几辈祖宗有能力,当了大官。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只要好好学习,未必不能慢慢追赶。

唐朝之前的百姓有了这样的想法,无疑让一些自视高贵的世家子弟有了危机感。

他们也都知道他们家之所以能成为世家,靠的是什么。

靠的无非就是学识。

当他们将绝大多数教育资源抓在手里的时候,皇上都得靠着他们。

一些世家子弟不想放弃文言和繁体字,就这些事儿,已经在朝堂吵了好多天了。

他们心里也明白,各种挣扎最多只能延缓一点儿世家地位下降的时间,想要一如往常,那是做梦。

【虽然在远古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是同一个祖先,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人类族群在发展壮大,慢慢形成了灿烂先进的文化。

文字被人们创造出来之后,大家就想着将自己的家庭成员记录下来,免得子孙后代忘记。

如今考古发现,早在商周时期,我们就已经把家族世系刻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了。

在周朝,有专门的官员为王室记录谱牒。

毕竟这东西的用处还是很大的,平日里婚丧嫁娶要通知什么人来?死后财产又根据什么来分?……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实事求是,可后来这东西就变了味儿。

乱认祖宗比较起劲儿的就是各个王朝的开国皇帝了。

刘邦说他的曾祖父是魏国大夫刘清,这是十分有可能的。

但到了东汉,《汉书》编的就有些过了,直接把刘家的始祖追到了刘累,据说这位刘累是黄帝后裔,而他本人是夏朝人。

这听起来就有些离谱了。

将自家的祖宗往上古神话里面靠,这是东汉、魏晋的社会风气。

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慢慢崛起了一些世家大族,他们需要一些高人一等的家谱来为自家背书,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利益。】

被举成第一个例子,刘邦满心满眼的不高兴。

他认为他这个人还是挺实在的,并没有说太多的瞎话。

本身就只有几百年前比较看重血脉,自从大秦崛起之后,大家最为看重的是能力、是才华,而不是你祖上是谁。

万万没想到呀!

这后来的史书编的确实离谱了一些。

刘邦也算是看出了一些人的逻辑,反正到如今,姓氏合流已经基本完成了,后来的那些人要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就跟着以前那些大人物的封地来。

比如姜太公的某个子嗣封到营丘,子孙后代姓丘。

那么丘氏修家谱第一世肯定就是这个姜太公的儿子。

但实际上他家的祖先大概率可能只是营丘当地的某个普通人罢了。

【后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稍微有点儿势力的人都开始给自己认祖宗了。

像是曹操说他祖宗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曹参。

曹操的铁杆支持者夏侯惇一家也跟着说,他们说他们的祖先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夏侯婴。

可实际上曹操的父亲曹嵩是被过继给了他的祖父曹腾,他们一家出身不高,在朝中唯一一点地位还是因为他的祖父曹权势是一个比较大的太监。

正因为这样的出身,曹家才一直被那些传统的士族看不起。

所以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家不得不给自己的脸上贴金。】

曹操本人有些唏嘘,因为出身他们家纵使当上了高官,其他人也照样瞧不起。

自己有了些许势力,他没办法将那些世家大族的地位踩下来,就只能把自己家挪上去了。

【曹魏说他家的祖宗是曹参,孙权那边也不甘示弱,他编的更离谱,他直接说他家祖宗是孙武,是的,就是写《孙子兵法》那位。

除了这两位,三国的另外一位刘备,后世对他的出身也是颇多质疑。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这位王爷后来可生了100多个儿子,这子子孙孙到刘备那个时代恐怕得有好多万人了。】

听说孙权竟然说他们家是孙武的子孙,曹操实在有些绷不住。

孙家是什么根底他还能不知道吗?

不过刘备的身份他从来没有起过疑,如果要是假的的话,那这大耳贼确实聪明,能编得天衣无缝。

【魏晋南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