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城,是最早一批向边城学习的城池,除了没有向阳学府,如今简直就是边城的翻版。
不说仿了个十成十吧,怎么说也仿了个大差不差。
除了向阳学府,剩下的几乎是一比一还原的边城。
就为了这个,靖安城的知府可是跟在蓝小四身边随传随到、伏小做低了近十天,才得蓝小四金口一张,接下来的一切那叫一个水到渠成。
别的不说,就说宜安和美食一条街的顺利落地,如果没有蓝小四的首肯,怎能如此轻松?
靖安城,毗邻边城,历年都是华国贫瘠的几个城池之一,宛如一颗被遗忘的明珠,黯淡无光。
以前的靖安城王勉虽然没实地走访过,但靖安知府的诏报每年都是经由他手整理出来后,再行上报给宁逸的。
可以说,靖安城的情况,他该是了如指掌才对。
依着他这么多年对各地诏报的整理发现,诏报上的内容犹如经过美化的画卷!
实际情况往往比诏报上的要糟糕的多!
也对!
诏报是各地知府们对自己过去一年功绩的整理,亦是评判他们升降的标准,谁愿意自己给自己扣上不作为的帽子?
当然啦,也有那正直良善之辈写的诏报,不添油也不加醋,最后如何了?
一顶不作为的帽子扣了下来,不仅是晋升无望,更重要的是下一年的户部指标更是一降再降。
这样的事发生的次数多了,诏报上更是看不出啥名堂来。
即便看不出什么端倪,但靖安城的贫瘠还是深深地印刻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由于它临近边城,却又不会成为主要战场,所以历年来户部给予的指标都是最低档次的。
在进城之前,王勉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他唯一的想法不过是未雨绸缪,想通过各种渠道探听一下宁隼和那位红颜知己的事情。
毕竟,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人越多的地方,谈论这些事情的人自然也就越多,出现了解内情的人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虽然他信心满满,但听听各方的说辞也并无不可。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当他一进城,靖安城就给他带来了一个天大的惊喜。
这……
眼前的这座城池,真的是他印象中的那个靖安城吗?
还是说,这么多年靖安知府的诏报一直在装穷?
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路人,一个个面色红润,笑容明媚,恍惚间,王勉还以为自己这会儿正置身于京都最繁华的那条街上呢。
此时此刻的靖安城,哪里还有半分诏报上描绘的样子?
且不说与京都相比吧,就是和他来时路上看到的大半城池相比,这里也算得上是一枝独秀啊!
至少,他晃悠了大半天,竟然连一个难民乞丐都没看到,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即便是在京都天子脚下,也不能保证大街上一个乞丐都没有,向来贫瘠的靖安城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难道是他的到来被靖安城知府提前知晓了?这是特意做出来的表象?
他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
然而,他的好奇心,注定是无人能够满足他了。
不管他是如何的空口白牙的打听,还是用银钱来打探,每每问到关键问题,对方就会三缄其口。
连续受挫几次后,王勉便也歇了继续打探的心思。
什么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一招在靖安城根本就行不通!
还是说……
靖安城已经富裕到如此程度了?
普通老百姓连百两银票都不放在眼里了?
路过茶楼酒肆,皆是座无虚席。
随处可闻的感慨,就能对边城情况的改变略知一二。
虽然大家都不愿意说出口,可直觉告诉王勉这一切都和那宁太子有关。
路边的茶楼上,几个粗犷大汉相对而坐,一边抠着脚丫子一边喝着茶水闲聊着。
“听说了吗?殿下准备率军出征北伐了?”
“真的吗?你这消息是从哪里听来的?”
“我跟你讲……”
“我可听说了,现在北边乱得一塌糊涂,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的,皇帝还不作为!”
“是啊!你以为谁都能像我们一样,赶上了好时候,遇到了好殿下,不然哪里来的如今这幸福日子过?”
“一天三顿饭都吃的饱饱的,每天夜里我都辗转反侧的睡不着,生怕一觉醒来发现都是梦!如果真的是梦,就让我一辈子都活在梦里吧!”
“是啊!只怕是偌大的华国,唯有太子殿下治下的地方老百姓能吃饱喝足了,还能睡个安稳觉!”
“以前只听说过我们去别人家投奔亲戚,今年我们家第一次有亲戚来投奔了!该说不说,挺有面子的!”
“我家亲戚也来投奔了!我一天三顿安排的稳稳当当的!”
“再等上一年,一年后我们就能吃上自己种的粮食了!”
“到那时候,我一顿饭既蒸干饭又熬稀粥。家里人想吃干的吃干的,想喝稀的喝稀的!”
“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