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铓究竟说了些什么?
这件事除了宁隼等少数人知晓之外,其他人一概不知。
包括绝大部分守边军兵卒们,他们唯一知道的是那个朝廷的使臣又登门了。
次日清晨,王丞相黑着脸却又不得不笑脸迎人地带着戚风和百里铓再次来到守边军的营地。
一行人走进宁隼的营帐之后,便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签署了划江而治的契约。
这份契约规定,从即日起,华国将被一分为二。
以浔江为界,北部地区改国号为“华北国”,南部则被称为“华南国”。
这样一来,原本统一的国家瞬间分裂成两个独立的国度。
然而,契约的签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王勉的肉疼下朝廷虽没割地,却是用一百万两的赔款来换取宁隼松口,放弃北伐的计划。
毕竟,割地对于朝廷来说,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自此以后,华南与华北两国相互不再干涉彼此内务,各自发展。
特别要强调的是,双方白纸黑字的约定了,未来三年内不再交战,各谋前程。
华国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安定。
具体会不会持续三年之久,端的看宁逸是否能给华北国民众带来好的生活。
一旦华南华北老百姓生活水准对比太过明显,区区一纸契约又算得了什么?
到那时,该动荡还是得动荡。
当契约正式生效之时,戚风便率领军队撤退至浔江北岸,等待着赔款银钱的交付完成。
一旦这笔赔款给付到位,王勉就可以踏上返回京都之路了。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自始至终,王婉都没有露过面。
她仿佛销声匿迹一般,无半分踪迹可寻。
难道说,王勉认为在宁隼这边难以得手,于是决定罢手不干了吧?
如此就做罢了?
很是令人不解!
不过,对于那些尚未发生之事,宁隼也不会太过忧心,乃至分散精力。
此刻,守边军的关注焦点已经完全转移到如何应对即将降临的严寒天气上来。
按照事先商定的计划,乔安将带领三万大军驻守边城。
在大规模的风雪来临之前,他们需要全力以赴地协助边城的百姓们做好安置工作,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全度过这个寒冬。
必要时,尽最大可能的给予原辽国十三城以帮助,助其发展。
宁隼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四万大军返程南下,一路上旌旗招展,气势如虹。
他们的任务是做好相关城池的收拢工作,确保华南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与此同时,向阳学府也已经步入正轨。在闻大儒的精心安排下,各项事务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他也带着丝竹等一批得力助手,随着大军一同出发南下,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华南国虽然还没有正式立国,但各种秩序和制度必须尽快建立起来。
一旦划江而治的消息传播开来,可能会引发无数未知的矛盾和挑战。
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只有抓住时机,迅速行动,才能避免局势失控。
总而言之,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果断采取行动,不能有丝毫犹豫和拖延。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迟则生变!
这期间懒懒准备夜驰落溪一村的计划也不得不暂时搁浅,好在有锦鲤空间在,一天三顿的传信,这倒也算是一种便利。
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一行人终于在大雪封路前的最后一天回到了落溪一村。
大家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便各自休息去了,一夜好眠!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失去了顾忌的暴风雪仿佛要将过去几天的压抑和收敛全部释放出来一般。
转瞬间,整个天地都变了颜色。
第二日一早,太阳初升,村子内外宛若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村子里,所有人起床一看,路上的积雪要淹没到小腿处了。
有那不熟悉路的,这会儿是一整个无处下脚。
这还得益于村子里家家户户勤快,日日铲雪扫雪,不然的话,这会儿的落溪一村只怕与村外不遑多让几分。
村子外被大雪覆盖,难以行走。
那背风的地方,积雪更是足足有一人高。
青阳县的百姓们虽说勤劳,但也并非人人皆有未卜先知之能。仅仅一个晚上,暴风雪稍显威力,许多地方便或多或少地遭遇了一些阻碍。
此时此刻,跟随宁隼回到青阳县且正大规模驻扎于县衙内的数千名士兵终于有事可做了。
他们饱食暖衣,每日操练所积蓄下来的一身子力气,如今总算派上用场了。
还没到吃午饭的时间,城内城外的道路已然畅通无阻。
若非屋顶上堆积的皑皑白雪依旧大剌剌地趴在那里纹丝不动,人们几乎会以为昨日的积雪只不过是一场晨起后的幻梦罢了。
这一切显得如此虚幻,仿佛并不真实存在一般!
对上大冬天挥汗如雨的守边军兵卒们,街边的老爷子老奶奶看得那叫一个心疼啊!
他们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眼中闪烁着久违的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