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舍弟诸葛亮> 第366章 以战立威,言出必践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6章 以战立威,言出必践(1 / 2)

袁谭跟郭图、辛毗表态的内容,当然只是私下里的交谈,他并没有想要对外泄露的意思。

但是,很显然郭图和辛毗都是已经打算跳船投刘的人了,所以哪怕袁谭希望保密自己的谈判底限,他的上述表态,还是在短短数日之后,就通过郭图和辛毗的秘密渠道,送到了诸县的诸葛瑾手中。

诸葛瑾看了袁谭的内心底限之后,也是按部就班,先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作出相应部署、以便尽快满足袁谭的其中一部分需求,别误了正事、军机。

然后,诸葛瑾把自己的随机应变临时处置、以及郭图辛毗的原文,都附在后面,又让信使跑了一趟合肥,把情况跟刘备本人报备。

这一来二去的,最终“决定版”内容送到刘备手头时,都已经是建安八年的五月初了。

从这一轮最开始跟袁谭接触、答应袁谭的求援,到最终试探出袁谭内心的投降底限,也是花了足足一个多月。

但考虑到其中有三趟折返跑、千里传递谈判,一个多月已经是非常非常快了。

如果没有更可靠、更高效的新式信鸽作为通讯手段。如果没有刘备的充分授权、让很多细节小问题可以由诸葛瑾在前线就直接拍板。

那么这一切都不可能这么快摸透,每缺一点,至少多耽误一个月时间。

……

五月初五,合肥。

刚搬到合肥不久的刘备,诸事还在整顿梳理。幕府事务千头万绪,估计也要個把月才能完全磨合。

刘备搬到合肥这一行动,对外也是非常低调、隐秘的,并没有大张旗鼓宣扬。

因为诸葛亮知道,如果高调宣扬主公到了合肥,固然能对合肥、寿春一带的驻军形成士气鼓舞,也更容易做战前动员。

但更容易导致淮河对岸的曹军警觉,让曹军意识到,一旦他们和袁尚再次开战,刘备就有可能在淮西方向背刺他们。

所以,为了麻痹曹军,还是暂时隐忍一下。至于对己方的动员和鼓舞,真到开战前夕再让刘备亲自露脸也来得及。

此前的准备工作全权交给赵云就行,连诸葛亮都不用露脸。

刘备这阵子,就在合肥闭门处理事务,就算要出巡,也都是微服私访。

这天午后,刘备也是憋得难受,刚刚上午微服出巡了一圈,顺便出城骑马射箭打猎,回来后正在用午膳,诸葛瑾的信就送到了。

刘备连忙差人去喊诸葛亮过来一起吃午饭,一边自己先看了一遍信,等诸葛亮到了之后,又把他大哥的信丢过去,让帮着一起参详参详。

“先生以为,佐治透露的袁谭内心底限,跟令兄的分析,应该大差不差吧?若是如此,似乎也不是不能答应?”

诸葛亮仔细看了一下,先看郭图和辛毗透露的一手资料,又看他大哥的分析,最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帮刘备总结了一下:

“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总结下来,袁谭最终希望的,是三点:

首先,无论他是否归顺我军,都希望我军先展示诚意,让子义和公瑾先把这次的南皮之围解了——这一点,家兄也已经安排了,说不定现在子义已经在跟袁尚军交战了。

其次,袁谭还要观望一下,我们有没有兑现承诺的实力。换言之,我们的诚意和信用,他已经不怀疑了,只是怀疑我们的实力。如果我们不能展现出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击败一次曹贼的实力,那么我们再有诚意也没用。

说得难听一点儿,他就是怕受‘再降之辱’,这也是人之常情,只能怪他没见识,不知我军上下何等众志成城,天下人心何等向汉。”

刘备听到这儿,脸色稍稍有点不快,但也是理解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如今天下诸侯,还是觉得北强南弱,觉得一个诸侯,能够在南方偏远诸侯中间厮杀成老大,绝对碾压其他南方诸侯,也不能等同于他就有实力抗衡中原了。

必须打一场堂堂正正的主动进攻北方中原诸侯的战役,还要确保打赢,这才能让这些墙头草势力真正打入一针强心剂。

如此看来,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为他安排的“趁着曹操再次进攻袁尚时,对曹操的淮西和徐州彭城发起攻势”,倒是有了更重大的意义了。

这不仅仅是为了夺取两三个郡的地盘,更是为了展示肌肉,以壮军威,让天下的摇摆者多一份忌惮。

让他们以后决定外交态度的时候多想一想别的可能性,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外部形势,将来拉拢和团结更多人。

换言之,这不仅仅对袁谭有吸引和威慑的作用,对刘表、刘璋也是一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的。

只是这种外交态度上的转变和贡献,很难具体量化出来。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儿绝对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是白忙活。

至于诸葛亮说袁谭是担心“再降之辱”,这几个字倒是总结得非常精妙,也是诸葛瑾信里不曾写的,确属诸葛亮原创。

说来也是讽刺,原本历史上“再降之辱”这个词,还是蜀汉末期、著名投降派谯周等人发明的,那群人在劝刘禅向邓艾投降时,说“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翻译过来就是“吴迟早是要被魏灭的,现在先投吴也是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