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舍弟诸葛亮> 第403章 一则问军师,再则问军师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3章 一则问军师,再则问军师(1 / 2)

蔡阳自以为老成隐忍,暂且抛下了对甘宁的仇恨,不管不顾先疯狂绕路撤军回淮南再说。

君子报仇,一月不晚。等自己回到淮南,据险而守,等刘备军主动来撞得头破血流,不比现在跟甘宁打野战要好?

敌人越想做的事情,自己就越要避免,这样才不至于亲痛仇快。

可惜,蔡阳的老成持重,终究是没有发挥空间了。

如果淮南战场那边,刘备在魏延受伤、部队伤兵较多的情况下,选择停下脚步休整,那么蔡阳的一心绕路回援或许还有点用。

但是刘备很清楚什么时候该不惜代价搏一把、什么时候才能放松。

他在麾下大将纷纷缺席的情况下选择了亲征,并且果断投入了寿春的战略预备队、把一部分疲惫的部队替换下去,确保攻势连绵不绝,以数日一座小县的速度继续往前推进。

蔡阳的努力,也就化为泡影,成了笑话。

……

大约十天之后,九月二十,汝南郡弋阳城。

刘备和诸葛亮,在没有大将担任先锋的情况下,还是推进到了这座曹军在淮南最后的坚城要塞面前。

弋阳前线的刘备军兵力,最初只有刚刚一万人出头,但随着后方休整轮换的部队重新陆续投入,很快增加到了近两万人。

这点兵力要赢得绝对的攻坚优势,还是有点勉强的,毕竟兵法也说“五则攻之”。不过先围城构建营垒,却是绰绰有余了。

所以刘备就下令各部先稳扎营垒、加固工事、慢慢填塞破坏弋阳外围的护城河。然后等待甘宁的部队也抵达战场,再考虑全面总攻。反正这已是淮南最后一个坚固据点,不需要太抢时间。

作为原本历史上、曹魏在淮南西部仅有的两座郡治级城市之一还有一座就是一开始就被魏延攻破的安丰,弋阳的防御还是比较坚固的。

跟安丰城相比,这里的各项防御设施齐全程度,可以说是伯仲之间。而弋阳的兵力人数和城池规模,则还在安丰之上。

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弋阳城内还有一员曹军重臣在防守,正是曹操任命的汝南太守李通。

相比开战之初、安丰城遭遇速攻奇袭时,城内只有些无名下将负责。弋阳这边的人心稳定度和军队士气,是遥遥领先的。

说起李通这员将领,很多只看演义的看官或许会小看他——主要是罗贯中把李通处理成了一个节奏垫,用来铺垫马超的武力值,在潼关之战时被一枪捅死。

但实际上,李通一辈子也没跟马超交过手,他只是刚好病死在马超攻曹前一两年。罗贯中觉得这么一号人物写他病死有点可惜,就废物利用了。类似于俞涉潘凤方悦穆顺的用途。

这李通在汝南,也算是根深蒂固十几年的老人了,从一县之地慢慢发展到掌权一郡。此前官渡之战时,袁绍许诺他征南将军,让他在汝南反叛夹击曹操,李通也把袁绍的使者杀了,人头送去许都邀功。曹操就封他为汝南太守、都亭侯,军职也从偏将军升到杂号将军。

看得出来,他跟朱灵一样,都属于曹操的脑残粉,绝对不会被刘备拉拢。

此番刘备来袭,李通原本是有机会提前逃跑、离开弋阳的。

但他没跑,就是选择固守待援。显然是担心弋阳失守太快、刘备彻底占据淮南后,会沿着汝水继续北上、渗透汝南郡的“淮北汝南”部分,那样对许都朝廷的腹地威胁会非常大。

他的心态跟朱灵相似,都愿意冒着战死的危险,拖就硬拖,坚信自己能守到曹操在河北结束战斗、曹军主力重新南下击退刘备。

……

刘备军先锋抵达后三天,围城营地基本上建好了,弋阳四门全部被团团围死,也没考虑什么围三缺一。

护城河倒是还没填多少,毕竟事有轻重缓急,这个不是最紧急的。

有这工夫,不如把有限的人力先投注到加高寨墙、多挖陷坑、看法竹木制造鹿角上。

营建完成后,刘备亲自巡视了一圈营地,很是满意,但也有些许不解之处,便问诸葛亮:

“兵法有云,围三缺一。军师此番为何四面彻底围死,就不怕李通困兽犹斗、守军死守城池时、士气不降反升么?”

诸葛亮轻摇羽扇,遥指城头,语气笃定地分析道:“兵法运用,也要结合实际。我素知李通此人,死忠曹操,而且秉性脾气与曹操深合。

当年汝南各县有群寇割地自雄,互相不服。李通跟周直、陈恭为汝南三大渠帅。李通吞并人部众时,不择手段,请周直赴鸿门宴、酒席间摔杯为号杀之、吞并其部众。后来又诱陈恭部曲反叛杀陈恭,他再出面平叛为陈恭报仇,亦吞并其部众。

一個一辈子这样杀伐上来的人,骨子里跟那些讲体面的、高高在上的人不对付。所以后来袁绍以高位诱之,他也毫不犹豫杀袁绍使者、以首级送许都。他欣赏的就是曹操那种,跟他一样不择手段的人。

而主公虽与袁绍大不相同,但主公素来讲究大义,行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种作风在李通看来,就是虚伪。这种人平生最恨做事择手段的人,所以他遇到我军,是绝不会投降,也不会逃跑的。

弋阳被围之前,我们故意放慢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