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洗涤湖阳之后,便是连日的放晴。
天气大好,诸葛巡正好趁着人在湖阳,往乡亭之间巡视,以熟悉风土人情。
南阳与南郡虽只有一江之隔,但两地粮食种植却有较大区别,南阳盆地地处秦岭东南,气候上虽能受秦岭庇护,但属于露了半个在外面。
所以整个南阳而言,作物还是以粟米为主,当然粳稻也能种,特别南阳南部。
至于种哪個划算,试一试就知道。
诸葛巡巡视乡下期间,廖池正将一车车粮食运往湖阳县内。
根据诸葛巡的预料,到第五六天的时候,也就是粮食运到三千石的时候,便差不多是极限了。
算上刘备送的一千石,总共四千石,这差不多是湖阳两年的征粮了。
回到湖阳,张靖第一时间寻来。
“主君,坊市粮价已难以为继,现在有不少百姓拿口粮出来卖了。”
“这些人倒是聪明,杜氏三族如何?”
“已经不敢吃进了,或者说,已无力吃进。”
诸葛巡瞥一眼王济,“王县君以为呢?杜氏可还有余力?”
王济这两天也被诸葛巡惊呆了,这一趟趟的粮食,宛若凭空出现一般。
起初他抱着和杜旭一样的想法,诸葛巡是从周遭县调过来或者是买过来的,但接连几天下来,他算是明白了,什么调粮,调粮能调到麦子么?
“回府君,杜氏三族虽称湖阳之最,但这些蒯氏连年征战,三族也遭蒯氏吸血不少,这几日下来,怕已极限。”
诸葛巡思忖片刻,连百姓都开始入场了,说明已经到了令人疯狂的时候了。
他望向张靖,笑道:“张曹掾,今日继续假意购入,可将百姓所售之粮一并购入,看杜旭他们跟不跟。”
“喏!”
刘备见了这么多粮草,态度早有转变,现在再与诸葛巡说起粮价之事,颇有不嫌事大之意,从最初的大仁大义变成了看乐子人。
“先生,备委实不解,如此高的粮价,三族为何如此盲目?吾与徐州富族糜氏相交,对商道亦略知一二,却从未见过如此疯狂之举。”
诸葛巡笑笑,这才哪到哪,这还是因为他有良心,若是无良一点,会把老百姓的钱粮都套进去。
诸葛巡回:“汉室倾颓,群雄并起,诸多人打着匡扶汉室之名,行董卓故事,若依汉律,皆是杀头之举,中原纷争是为权,乡土纷争是为利,权与利,皆可使人冒死而上。”
“唉,只恨备势单力微,自保尚且不足,又如何能匡扶汉室,唉。”刘备叹了又叹。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玄德切莫灰心。”
刘备怅然,反手握住双股剑,道:“且匡扶汉室,毋论其它,终备一生,至死不渝!”
“玄德志气可嘉,巡甚为佩服!”诸葛巡笑容洋溢,拱手称赞。
刘备目视诸葛巡,忽地发问:“不知先生何志?”
“巡只求治下百姓能吃饱穿暖,仅此而已。”
刘备听到这话,不免有些失落,毕竟历经诸多事后,他对诸葛巡预期颇高。
身后的张飞却笑道:“先生说的倒是轻巧,若天子拜先生为大司农,先生岂不是要令天下百姓皆能吃饱穿暖。”
刘备一听,低眉一想,忽然心中恍然,再度望向诸葛巡。
诸葛巡看着两人,笑意依旧,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林默递过一支锦囊,诸葛巡接过,冲刘备拱手作别,“走了一天路,巡觉得乏了,便先去休息了。”
“先生自便。”
刘备与张飞拱手,送诸葛巡离去。
“三弟所言甚是,诸葛先生或许就是那种,不求功利,惟愿百姓安乐的……”
后面那个词,刘备没有说出口,因为这个词实在太重。
“大哥,要俺说,若先生真能令天下足衣足食,如何不能叫圣人!”
刘备不语。
诸葛巡借机离开,是打算看三弟诸葛亮寄来的信了,顺道再给他回信。
锦囊书信打开,诸葛亮先将鸡冠峡与宜城事务简单概述,另外诸葛巡所求,已经分批发往章陵。
另外信中也提及武陵战事,蔡瑁兄弟已占据武陵,张羡退守零陵。
算是极为正常的一封信,诸葛巡照例回信,信中主要讲述湖阳之事,并且在信中对三弟提前透露,接下来,湖阳要起妖风了。
诸葛兄弟正常书信来往,大约四五日就有一个来回,这沟通频率,与诸葛巡在襄阳时也差不去多少。
一日又过,时间终于来到诸葛巡定的粮价终焉之时。
这一日,杜氏高氏丁氏三族家主亲自来到坊市巡视,他们要亲眼看看,这个所谓的火热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等他们到了坊市,却有些傻眼。
坊市冷冷清清,往日的繁荣交易景象,好似忽然消失一般。
两千两百钱一斛的粟米,标价牌高高地插在堆出粮尖的斛中,却无人问津。
杜旭眉头紧锁,心中难安。
高遥问:“杜兄,今日如此冷清,该是极限了吧?”
“吾怎知晓?”
丁家老头嘴角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