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军战史上,“新喀里多尼亚海战”非常有名,被几乎所有国家海军列入了教科书。 与以往的任何一场海战相比,新喀里多尼亚海战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即交战双方都没有获得足够的战场信息,双方的指挥官都是在根据自己对战场局势做出的判断,特别是对敌方的战术部署做出的判断在指挥舰队作战,而这场海战的最终结果,也正是由双方指挥官的判断决定的。 可以说,这是一场全面考验舰队指挥官战场判断能力的海战。 也正是这场海战,让顾祝同名声大噪,成为与李向龙齐名的舰队指挥官,而斯普鲁恩斯的才能在因此遭到质疑。 从某个角度讲,顾祝同凭一己之力打赢了这场海战。 以当时的情况,即便顾祝同指挥的不是中国海军最精锐的第51舰队,而是另外任何一支舰队,哪怕是一支没有参加过实战的舰队,依然有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且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 可以说,在进入战斗阶段之后,这场海战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九月一日清晨七点半左右,第51舰队的侦察机就发现了在其南面大约三百公里外的美军第31舰队。 因为安排的防空战斗机并不多,所以美军没能及时击落这架侦察机。 虽然在此之后,克拉克立即下令出动更多的战斗机,斯普鲁恩斯在返回之后。也命令所有战斗机升空备战,但是此时斯普鲁恩斯与克拉克只能大致确定,第51舰队在北面,却无法知道第51舰队的准确位置。甚至不清楚离得有多远。主要就是,那架发现了第31舰队的侦察机晚了大约十五分钟起飞,而侦察机能在十五分钟内飞行上百公里,斯普鲁恩斯也就不可能根据侦察机到达的时间来推断与第51舰队的准确距离。当然,两支舰队的距离肯定在六百公里以内。 到这个时候,留给斯普鲁恩斯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半小时了。 虽然在这一个半小时内,第31舰队派出了所有战斗机,连备用战斗机都用上了。但是防空战斗机的总量也就只有四十多架,而第51舰队有足足五艘舰队航母,按照一艘航母出动四十架战机计算,总共能出动两百架战机。而在第一波攻击中,护航战斗机的比例不会低于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护航战斗机至少都有五十架。 事实上,顾祝同派出了八十架护航战斗机,即让每艘航母出动了十六架战斗机。 顾祝同敢这么做。不是没有原因。 侦察机已经探明,第31舰队里只有两艘舰队航母,没有发现那六艘小型航母,而且在第31舰队周围三百公里之内。都没有找到那六艘小型航母,因此第31舰队最多也就只有一百二十架可以用来攻击第51舰队的战机。更重要的是。两艘舰队航母在一次攻击中,最多出动八十架舰载机。显然。斯普鲁恩斯不可能把所有的战斗机都用于护航,因此就算首先遭到第31舰队的攻击,美军的护航战斗机也只有二十架左右,此外还有大约六十架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这样一来,顾祝同留下二十架战斗机执行防空任务,就足以应付第31舰队的攻击了。 当然,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是斯普鲁恩斯把所有战斗机都留下来防空。 也就是说,第31舰队不可能抢先发起攻击,只能竭尽所能的在遭到攻击之前增强舰队防空力量。 这样一来,第一波攻击机群就要面很大的阻力。 问题是,第31舰队只有两艘舰队航母,战斗机只有四十多架,即便全部升空,也比顾祝同派出的护航战斗机少得多。 当时,顾祝同还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即让卓宇凡安排航空作战。 与田黛芳不同,卓宇凡是一个非常希望取得胜利,而且是完美胜利的参谋,因此在部署航空作战的时候更加积极主动。 按照他的安排,护航战斗机分两批起飞。 首先,每艘航母各出动八架战斗机,组成一支由四十架战斗机构成的前进编队,专门负责压制第31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夺取第31舰队的制空权,为在后面跟进的攻击机群扫清障碍。随后,五艘航母开始出动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只是率先起飞的是巡航飞行速度较慢的鱼雷攻击机,因此俯冲轰炸机起飞之后,可以加速追上鱼雷攻击机。因为攻击距离只有三百公里,所以不需要考虑燃油消耗率的问题。最后,五艘航母还将各出动八架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将加速追上攻击机群,除了为攻击机群提供伴随掩护之外,还将负责拦截有可能出现的美军攻击机群。 攻击机群出发之后,卓宇凡又做了一件事情,即让在天亮前升空的战斗机返回。 如果这些战斗机不在这个时候返回航母补充燃油,最迟就得在九点左右返回,而这也恰好是攻击机群完成攻击之后返航的时间。如此一来,在所有防空战斗机降落之后,攻击机群就将回到舰队上空,也就不可能让防空战斗机升空。也就是说,在回收攻击机群的时候,除了滞留在空中的护航战斗机之外,第51舰队上空就没有战斗机了,也就极易在这个时候遭到攻击。 当然,前提是第31舰队在遭到首轮打击之后还有能力发起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