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帝国风云> 第三十七章 出发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出发(1 / 2)

营地指挥部,易建朝赶到的时候,甄志超正在跟一名空军军官低声交谈着。
“报告!”
甄志超朝易建朝点了点头,对那名空军军官说道:“这位是第四小队的指挥官,我最为得力的手下。”
“你好,我是孔志辉少校,空军的联络军官。”
“长官好。”易建朝与孔志辉握了手。
“这次的营救行动由第四小队负责,你们去商讨行动方案吧。”
“易队长,跟我来吧,我们的时间非常紧迫。”
易建朝没多罗嗦,跟着孔志辉去了联络军官的办公室。
外面,小队的十名战士已经整装完毕,正在等待小队长出来下达命令。
李承志并不知道,他们即将前去营救的是中队在这场战争中被击落的上千名飞行员中的头两位。
必须承认,陈振声与阎国勇的座机被击落,有很大的原因是〖中〗国海军轻敌。
早在元旦界之前,军事情报局就发出警告,危地马拉政府军获得了一批高性能的防空装备,其中包括由墨西哥提供的二十多部自行高射炮,而且这些配备了火控雷达、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高射炮就部署在危地马拉城附近,对前去轰炸的〖中〗国战机构成了严重威胁,要求空军与海军调整轰炸战术。
问题是,空军与海军没有把军事情报局的警告听进去。
主要就是,在此之前的战斗中。空军与海军的作战飞机根本没有遇到威胁,危地马拉政府军装备的高射炮要么射高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化的火控系统、要么没有部署在重要目标附近。
在陈振声与阎国勇被击落前,海军只有一架战斗机在进行超低空投弹的时候,被高射机枪击中,而且损伤并不严重。
结果就是,海军航空兵没有调整轰炸战术,仍然让战斗机从超低空进入投弹。
陈振声与阎国勇的座机被击落的时候。正在朝危地马拉城南郊的一座军营飞去,而且即将投下炸弹。两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战机就被炮火笼罩住了。被十多枚四十毫米机关炮炮弹击中。虽然Q-59的机体非常结实,其设计以投掷核弹为准,而且座舱与发动机舱都有装甲保护。但是也只能应付口径在二十毫米以下的高射机枪,根本不可能挡住四十毫米高射炮弹的直接打击。
所幸的是,厚实的装甲,保住了两名飞行员的小命。
根据后来的调查,击落这架Q-59的,正是危地马拉政府军刚刚获得的Z-40C式自行高射炮,而这种由德意志第二帝国研制,在一九六二年正式量产的高射炮,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自行高射炮。
战后,因为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力量。所以中队不大重视地面防空。
事实上,在大战期间,特别是大战的中后期,因为掌握着足够的空中优势,中队就不太重视地面防空。
相对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国更加重视地面防空。
原因也很简单,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大战期间遭到了美英的战略轰炸,因此huā大力气研制与改进了防空系统。大战结束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研制出了野战防空雷达,还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套拥有火控雷达的自行式高射炮。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甚至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防空导弹。
大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处于战略劣势,自然更加重视地面防空。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面对的威胁,特别是来自空中的战略威胁,要比大战期间还要严重。整个五零年代,德意志第二帝民都生活在〖中〗国的何威慑之中,最紧迫的事情就是拦截携带了核弹的战略轰炸机。
为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事建设具有了很大的特色。
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重型截击机,而且在空军之外成立了独立的国土防空兵,构建起了以截击机、防空导弹与高射炮为主的本土防空体系,而且格外重视高空高速截击机。
到五零年代末,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本土防空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了。
在这套防空体系中,截击机是主力,防空导弹是支柱,而高射炮则是重要的补充。
当然,进入了喷气时代之后,作战飞机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飞行高度越来越高,大口径高射炮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在现代化的防空体系中,高射炮主要用于拦截中空与低空目标。
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率先研制出了配备有火控雷达的自行高射炮。
Z-40B就是其代表之作,甚至可以说是经典之作。
在Z-40B之前,德军装备过另外一种小口径高射炮,即Z-20系列。这种以二十毫米机关炮为主的自行高射炮并不理想,主要就是威力偏弱,在对抗现代化的喷气式战斗机,特别是有装甲保护的专用攻击机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列装不到五年,德军就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自行高射炮。
只是,Z-40第一种型号并不成功,主要是德军没有充分认识到,一种先进的自行高射炮的关键不是高射炮本身,而是必须拥有先进的火控系统,使其具备对抗高速喷气式战斗机的能力。
要知道,没有先进的火控系统,高射炮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