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第三百一十一章:总攻开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一章:总攻开始(1 / 3)

嘉佑八年,三月底,林兆远成功收复堂邑。

半个月之内,接连攻克两座由辽军重兵把守的城关,让不少将领,都见到了林兆远带兵的实力。

虽说伤亡不小,二十万大军,战死者约有一万五千人,但结果是好的,便足够了。

如果是卫渊领兵的话,可能死伤会少点。

但他是三军主帅,他需要培养自己的班底。

一些战役,如果不让林兆远等人切身指挥,他们永远也无法成长。

尽管,这样做的代价,是损兵折将。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名将帅的成长,往往会伴随着尸山血海,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汤阴县大营里。

大名府那边的三十万大军,已经抵达此处。

为了快速的与荡虏军、江南军等各部军种形成统一战力,大战前的练兵,是必须要进行的手段。

此时,萧逾明正跟在卫渊身后,说着有关秦振的事情,

“卫帅命秦振从大名府抽调兵力前来汤阴,他是持反对意见。”

“他认为,耶律信先此刻面临着无险可守的局势,如果倾注兵力,在大名府大打,或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但如果执意攻打相州,无论敌我双方,都将会损失惨重。”

卫渊行走于正在操练的士卒身前,忽的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向萧逾明,笑道:

“这不光是秦振的念头吧?”

萧逾明摇头一笑,“果真任何事都瞒不过卫帅,如今军中许多将领,都有这个念头。”

耶律仁先驻扎在相州,而耶律信先只是依山建营,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向耶律信先发动总攻,更切合当今局势。

卫渊问道:“你也有这个疑惑?”

萧逾明毫不违言的点头道:“是有,不过末将知道,卫帅这样做,一定有理由。”

卫渊笑而不语,径直来到主帐当中。

萧逾明紧随其后。

二人站在沙盘前。

卫渊语重心长道:“耶律信先驻扎在大名府城外,他从始至终的目的,都不是要攻克大名府,而是借由大名府一战拖住我军主力,为耶律仁先攻打汴京争取时日。”

“汴京之战时,耶律信先在大名府一带倾注全力阻挡大名府援军,从这一点上来看,辽军真正的主力,一直都是耶律仁先”

听到他的长篇大论,萧逾明心中逐渐明了。

相州地理位置尤为特殊,耶律仁先轻易不会选择撤军。

但是耶律信先就不同了。

他真正的目的,是在汴京之战打响后,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大名府的军队回援。

当时的秦振,一门心思的,想要在大名府全歼耶律信先,所以,只派了少量的援军前往汴京。

因为秦振压根就不信,耶律仁先真有本事,能在极短的时日内攻下汴京,而且卫渊从江南也带着军队出发前往汴京。

这让他有足够的底气不至于太过忧心汴京的安危。

谁知汴京城真就差一点儿被耶律仁先攻破。

每每想到此处,秦振便是不由得后怕起来。

“所以,相州之战,卫帅想要歼灭辽军真正的主力?”

萧逾明好奇询问。

卫渊笑道:“主力不主力的,暂时不论,但想要用一场战役,就歼灭大多数敌军,不太现实。”

“再说,我们的目标,也不一定就是相州。”

不一定是相州?

萧逾明再次感到困惑。

但是这一次,卫渊没有再向他解惑。

萧逾明被誉为儒将,一部分是夸赞,另有一部分,是说他适合当军师、幕僚,而非领军作战。

但卫渊想要将他培养成一代儒帅。

所以,才会告知他一些事情。

但最为关键的因素,需要他自己去猜。

这样才能有利于他的成长。

卫渊很喜欢看汉高祖刘邦的生平。

他发现,刘邦身为一名游侠,前半生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各处游历,增长见闻。

后来群雄逐鹿期间,善于用人的刘邦,更是主动发掘出了身边将士的闪光点,加以培养,让他们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后来,民间有传闻说,一县之才就足以治理天下。

其实,是因为跟随刘邦的那些人,都经历了足够的成长,在不断学习与进步中磨砺自身,再到后来治理家国,便就顺理成章了。

而能熬过这个成长的过程,一半因素得利于刘邦,另有一半,就要多亏他们自己了。

如今,卫渊培养身边的人才,其实与刘邦的做法并无二致。

嘉佑八年,四月一日,按照原定计划,杨怀仁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邯郸。

耶律仁先在邯郸部署了整整三万兵力,按理说,三万人守城,就算守不住,在粮草辎重都富有的情况下,也能支撑相当长的一段时日。

但是耶律仁先忽略了一個问题,辽军的勇士,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野战,他们在行,堪称天下无敌。

可若是守城战役,没有一个擅长守城的将领,面对擅长攻坚战役的杨怀仁,多少是有些不够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