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州,这里是大宋边关防守的薄弱之地。说白了,自宋金联手灭掉了大辽之后,大宋名义上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可是,十六州的百姓牛羊等等,都被金人掳了去。实际上,大宋不过是得到了几座空城。
然而,燕云十六州毕竟是战略要地。若是宋军能守住燕云十六州,则金人想要南下,就没那么简单了。
燕云十六州,每座城池都有宋军重兵把守。这些宋军将士懒散,战斗力低下,金兵是不放在眼里的。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这些羸弱的宋军手里,有可畏可怖的火器。
这些火器,是金兵最为惧怕的。很长一段时间,金兵都不敢再打南下的主意。
尤其是小国舅朱玉平的存在,更是让金国朝廷畏惧如虎。
可现在不一样了,那个昏君皇帝,终于做了一件糊涂事。他竟然,要把朱玉平列为朝廷钦犯。
金国皇帝完颜晟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知道属于大金的机会来了。
于是,完颜晟连夜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此时的金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部落中斗争不断。国内局势不稳,他们灭亡了辽国,可那些百姓们依旧不服王法。
更重要的是,国内的经济几近崩溃。没有了和大宋的贸易,他们生活用品奇缺,可以说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最好的办法,就是打草谷。所谓的打草谷,就是打劫大宋的百姓。
打草谷,原本以牧马为名,四出劫掠,充为军饷。这个词语出自辽史兵卫志上中的描述:“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
在历史上,契丹是一个兵民一体的国家,其生活来源往往依靠射杀动物为生。在战争时期,契丹官兵会利用牧马的机会,四处劫掠民间财物,以充军饷,这种行为被称为“打草谷”。
此外,两汉时期,北方边境也广受匈奴“打草谷”的困扰。匈奴地处北方苦寒之地,出产少,环境恶劣,劳动力也不足,所以需要从汉朝获取大量商品。他们的入侵并不是以攻城略地或者与汉军决战为目的,而是具有强烈的经济掠夺色彩。
金国在灭掉了契丹之后,很快就继承了打草谷这种掠夺资源和财富的行为。而且,乐此不疲。
边关的百姓,深受其害。
可很快,随着燕云十六州的宋军筑防。他们的火器,给了金人极大的震撼。后来,金人打草谷的现象,几乎就销声匿迹了。
原本,边关的百姓们还以为终于迎来了太平日子。可现在呢,金国皇帝完颜晟召集群臣商议之后的结论就是,试探性的对大宋进行滋扰。
什么叫做试探性的滋扰,说白了,就是派出小股的骑兵。对宋朝边境进行劫掠,既造成了双方的摩擦,又不至于使得事态扩大化。
一开始,宋军还在极力的克制。只是派出使者,谴责金兵这种无耻到行为。
边境的金国将士,也对此表示了深深地遗憾。并且表示,以后会极力的约束部下,保证类似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结果没几天,继续我行我素变本加厉。
奇怪的是,宋军居然没有更多的表示。这超出了金兵的意料之外,于是,他们继续的变本加厉。
而宋军这边,除了遣使谴责之外,再没有了其他的动静。
可谴责是无效的,后来宋军干脆就默许了对方这种行为。
于是,金兵上上下下都嗅到了一丝不一样气息。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他亲自率军抵达边关,正式对大宋宣战。
所谓的宣战,也不过是继续的滋扰边关。一边洗劫,一边表示误会。
驻守武州的宋军终于忍无可忍,在武州指挥使的带领下,出城反击。
一开始,金兵是害怕的。他们,也只敢远远的躲避。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些出了城的宋军弱点所在。
宋军的机动性依旧是他们的短板,除此之外,那就是黑火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只要你是在平原作战,金兵依旧还是有机会的。但是攻城战的时候,宋军的火器就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
金兀术依照边关金兵的战术,及时做出了调整。围点打援,围住一座城池,然后等宋军援兵到来的时候,一举歼之。
这招数可以说是屡试不爽,明朝时期的黄台吉,就曾用过这种战术来对付明军。
明崇祯四年,由后金皇太极率领的五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
在这场战争中,皇太极没有像以往那样急于攻城,而是采取了围困战术。他命令八旗将士环城挖掘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城墙,将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这种战术就是兵法中常用的“围点打援”,即围住大凌河城,吸引明军前来救援,进而消灭明朝的援军。
大凌河城的守军人数不足一万,但粮食储备只够食用六天。因此,祖大寿作为守军将领,只有两个选择:率兵杀出去,击败城外金兵;或者固守城池,等待援军,直到金兵的粮食耗尽,自然会退兵。然而,由于金兵人数众多,且采取了围困战术,使得明军无法轻易突围。
在围城期间,皇太极利用锦州城外宽阔的地形进行屯田,切断了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