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门下同平章事,万修齐上任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烦。
政事堂,李邦彦和白时中又在故技重施。他们,仗着老人的身份,今日故意没有来上班。
万修齐刚到政事堂,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对于日常的一些政务处理,多少还是有些缚手缚脚的。
一个笔吏,抱来了一大堆的公文:“万相,这些都是河东路还有淮南西路呈上来的公文,还请万相早些弄好上呈官家批阅。”
万修齐有些窘迫:“那个、李相和白相人呢,为何没来当值?”
这只是个无品阶的低级笔吏,对万修齐还算是毕恭毕敬的,他老老实实的回道:“李相今日家中有事,说是孙女满月要宴请。白相好像是身有不适,这政事堂的公务,只好劳烦万相您了。”
万修齐毕竟不是官场小白,他也曾在地方担任知县。在陈留县任职多年,自然甚至官场沉浮。这李邦彦和白时中,一来就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万修齐岂能不知。
“哼,本相只负责中院政务。这些。都留给李相和白相回来自有处理。”万修齐冷冷的说道。
政事堂由左、右、中三院组成,每院都由一名宰相和数名侍从官员领导。
那笔吏吃了一吓:“可、可是这...”
万修齐摆了摆手:“这什么这,送回去!”
笔吏不敢再说什么,抱着一堆公文,悄悄退了下去。
万修齐主要负责的,还是城北新型农作物的普及工作。虽然城北粮食大丰收,万亩良田的各种农作物都陆续入仓。就等着来年开春,在各地普及耕种。
这是个相当繁琐的工作,尤其是的前期的分配。还有各部司衙门的密切配合才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些新型粮食作物的种子,及时送到各地耕种。
此外,各地州府郡县的地方官员,还得要配合默契。等粮食种子分发到百姓手里,还要由官府的人详细指导他们如何耕种。
朱玉平也想的太过理想主义了,想当然的东西,如此高产的农作物百姓们应该争先恐后的耕种才是。事实上,是大大的相反。
百姓们对朝廷的公信力早已大打折扣,朝廷极力推广的东西,许多人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一天之内,皇帝赵桓接连下了三道诏令。命令各地州府郡县要大力推广这些新型农作物。并且,给州府衙门都有配额。这些新型农作物必须在春耕之前派发下去,若是完不成任务,直接革职查办。
地方上的官员,看到诏令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这新型农作物,到底是个啥嘛。
这些人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些粮食作物长得什么样子他们都不知道。如何的去普及耕种,还有就是,这玩意儿怎么耕种?
皇帝赵桓也是操之过急了,京城的急递铺铺兵,迎来了空前的忙碌。光是京畿各个急递铺,就累死了马匹十六匹,因公殉职的铺兵两个。
一道道诏令自京城发出,各急递铺的铺兵星夜兼程,将这些诏令分发到地方各处。
紧接着,京畿周边的州府郡县又收到了一份公文。朝廷下发的公文,上面有这些新型农作物种子的绘图,此外还有详细注明的耕种之法。
种子,如何的储存。如何的催芽如何的播种,地垄如何的翻整,种植的顺序和时节等等,都有详细的介绍。
问题是,即便如此,许多官员还是一脸懵。这虽然有公文详细介绍,可理论和实践这玩意儿,完全就是两回事。
于是,这些地方官员们纷纷炸了锅。他们对于皇帝下达的这几份诏令,都是一头雾水。
更要命的是,皇帝的诏令中,竟然把这些农作物的普及种植,和官员的政绩挂钩
,严重的更是直接革职查办。
这到哪里说理去,只是皇帝的几道诏令,就弄得各级地方官员鸡飞狗跳。他们到现在,连新型农作物的鬼样子都没看到。
比如说这红薯,要用保鲜储存催芽。等到冒出半尺左右就可以收割,然后挖地垄浇水种植。这玩意长得什么样子大家都没见过,仅凭几张绘图谁能明白。
就算是弄明白了,真要是实践操作起来又是怎么一副样子。浇水种植,种多深。挖地垄,地垄又有多高,这些谁知道呢?
照着葫芦画瓢,就算是按照绘图和介绍种植。万一出了问题咋办,谁来负责。
新型农作物的种植和绘图,以及详细介绍方法都是万修齐一手操办的。万修齐曾深入田间地头,和百姓们同吃同住。对于这些新型农作物的种植方法,自然是了然于胸。
他时不常的和朱玉平探讨,和城北的百姓们深入交流。对于粮食的耕种之法,万修齐自然是深知的。
可是这些农作物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城北的土地适合种植,山岭的土地是否也适合。还有这些农作物的抗旱抗涝能力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很快这些官员们,纷纷开始上书。甚至于,有的州府郡县联合上书。奏疏中,均自表示对于皇帝诏令的不满。
这完全就是闲扯淡么,有些正直的官员更是直言不讳,说这就是纸上谈兵。粮食是关乎于百姓生计的大事,是关乎于大宋江山社稷稳定的重要因素。
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