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个时辰,还是没有消息传来,叶老汉急得在院子外转圈圈。
几个读书的回来了,叶老汉让两个外孙吃完再回去。
家里现在正忙,顾不上给他们做饭。
孙家两兄弟听说叶秋在生妹妹,两人都很着急,随便吃了两口,就往家跑。
“孙航,回去看看,一会来给我说说情况。”叶老汉在后面叮嘱着。
“好的外公。”两个孩子撒腿往家跑。
“老大,两个孩子回去多久了,怎么还没回来。”叶老汉心情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爹没多久,一柱香的时间。”叶老大在井边提水,挑到后院喂牛。
叶老汉心里着急,拿了柳条编筐子,手里有点事情做,时间也能快一点。
叶清在蒸包子,蒸好了给姑姑家送去,晚上估计没有时间做饭。
还给叶秋熬了小米粥,蒸了鸡蛋羹,等生了吃点再休息。
“外公,我娘生了。外婆让我来告诉你,我娘和妹妹都好着呢。”孙航的声音里带着激动。
“好好好,让你娘好好休息。”叶老汉放心了,正好包子蒸好了,也有了心情吃东西。
叶清把给姑姑做的吃的,还有一些包子,放在篮子里,让表哥带回去。
过了一会,李氏带着三个儿媳回来了。四人嘴唇干燥,脸上却带着笑容。
“他爹,秋丫头生了个闺女,胖乎乎的,可算是如了孙家的意。”李氏坐在凳子上,手里拿着杯水在喝。
叶清和大哥帮着几人盛饭,吃完早点去休息,都累了一天。
这也算是家里的喜事,大家累点也高兴。
第三天孙家正式来报喜,带了猪肉红糖过来。
叶家接了东西,定好满月去送粥米。
小孩子刚生下来很脆弱,村里的习俗是满月再去看。
孙家对叶秋好,娘家也放心,定定心心的等到日子去过满月。
到了满月这天,李氏带着三个儿媳去送粥米,带了一筐馍,还有给娃娃的小衣服。沈氏还带了叶老二做的摇篮,还有小推车。
一个月的小娃娃已经长开了,白白胖胖的,很讨人喜欢。
叶清趴在旁边看着小团子睡得香甜,长长的睫毛,偶尔动一动,很可爱。
“姑姑,宝宝起名字了吗。”
“起了,你姑父起的,叫孙秀。”叶秋爱怜的看了一眼孩子。
“秀宝,我是姐姐,快点长大,我带你出去玩。”叶清小声的说着。
几个大人看着叶清孩子气的样子,笑成一团。
看完孩子,带着孙奶奶回的红鸡蛋,回去给邻居分分,大家都沾沾喜气。
天渐渐冷了,早起要穿厚衣服,村里马上又要开始烧炭。
看着家里人都在忙碌,二哥为了自己的理想,每天在店里忙到很晚。
五哥早起先背书,晚上练了大字在睡觉。
叶清有点迷茫,靠养兔子能实现自己的地主梦吗。
花生晒干收起来,地窖和院子都没地方放了,只能每个房间都堆一点。
叶清坐在屋门口,在那思考以后能干什么。
看着院子里堆的红薯,心里冒出一个想法。
叶老大正在往车上装鸡蛋,准备送去城里。
叶清起身走过去,“爹我跟你一起去城里,我有个想法,想去趟城里的杂货铺子。”
叶老大是个疼孩子的,让叶清多穿件衣服,甩着鞭子,赶着骡子,出了家门。
等送完鸡蛋,叶清和叶老大两人去了城里的杂货铺。
“掌柜的,这个粉条是哪里产的,是我们武安城自己做的吗。”叶清拿起一把粉条问着。
“外边商队带来的,好吃有劲道,客官带点回去。”杂货铺掌柜的热情的介绍着。
“我不是来买粉条的,是想问问你们收吗,我们村刚开了一个作坊。”叶清先来市场找一下销路。
掌柜的一听不是来买粉条的,脸上的笑容淡了。听到是做粉条的,又来了兴趣。
“你们带点来看看,要是品质好,价格合适,我们再谈。”
叶老大很惊讶闺女说的话,但当着外人的面,也没拆台。
等出了铺子,叶老大忍不住问闺女。“清丫,村里没有粉条,你怎么骗人家。”
“爹我来找找销路,要是有人买,我想开一个。”
“清丫,家里没人会做这个。”叶老大脸上都是担心。
“爹你还记得在路上,我给了一个带孩子的老人一个馍,我陪着他走了一段。他为了感谢我,给我详细的说过。”叶清随便编了一个理由,其实是她以前去粉条场打工挣学费的时候学的。
叶老大还是一脸担忧,只听听就开作坊,感觉不是很靠谱。
叶清看着叶老大想说什么,又不好开口的样子。接着说,“爹我就找三四个人,先开个小的,要是生意好,在做大。”
叶老大放心了,人少做的不多,要是卖不出去,几家人分分,也算支持孩子。
走了几家,叶清总结了一下,要走便宜多销的路子。
先把名声打出去,再慢慢增加种类。
回到家,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