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哥,你们带这么多花椒做什么,以后还要吗。”
张宣以为他是担心他们明年不来买,乐的给他一个定心丸。
“我们还要,明年还来。我们那边喜欢吃铜锅子,里面放点这个和辣椒,很够味。”
铁头没听说过铜锅子,忍不住追问起来。
“就是一个锅,里面放上汤和料,自己动手煮菜和肉吃。”张宣给他描述了一下。
铁头听得口水都要下来,他们这边饮食清淡,没有这种吃食。
两人边说边聊,一会的功夫,来到了一品香。
“枣花,在里面吗。”
里面传来脚步声,“哥,在呢,你怎么有空过来。”
吱扭一声,大门从里面打开。
“枣花,这是张叔,他想来看看粉条。”
枣花连忙让开路,让两人进来。
把张宣带到会客室,去找叶汐。
叶汐来的很快,枣花跟在后面,端了三杯茶水过来。
铁头给两人介绍,“这是来我们村收花椒的张叔,他想看看粉条。”
又给张宣介绍叶汐,“这是一品香管事的叶汐,有事您和她谈。”
“张叔快坐下,我让人拿点粉条过来,你看看。我们还有红薯干,也给你拿点过来尝尝。”
枣花出去找人拿粉条和红薯干,其他几人在屋里说话。
“没想到一品香的管事的是个女子,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
“张叔过奖了,都是小生意,和您的商队比不了。”
说话间,粉条被送了进来。一品香现在有三种样式的粉条。
一种就是普通的圆粉条,另外一种是宽粉,还有一种就是粉皮。
张宣接过粉条,先折了一段圆粉条,放到嘴里嚼了嚼。
又拿起另外两种,仔细的看起来。
“这粉条不错,口感挺好的,我要三百斤,每种一百斤,一起装车带走。”张宣爽快的付钱。
叶汐很高兴,送了二十斤红薯干给他,让他带在路上吃。
叶清在村头看着称花椒,她家就卖了快六百斤,得了八百多两银子。
周氏接过银票,还有些恍惚。她没见过银票,平时接触的都是银子。
张宣出来不可能带那么多现银,不方便,担心被人抢了。
银票就方便多了,随便藏哪里外人都找不到。
张宣带着几车东西,约好了明年再来买花椒,带着商队离开靠山村。
叶清听了铁头说的铜锅子,怀疑是火锅,只是叫法不一样。
听张宣说话的口音,也像是那边的人。
这么一想,她还真的想吃火锅了。
等到下次进城的时候,叶清拿着画好的火锅图样,去铁匠铺定了两个 。
和叶老大家亲近的人家,最少的花椒也卖了二十多两银子。
这在村子里引起轰动,好多人家都来找叶清买花椒苗。
叶清看着来的村里人,很多都是那晚一起保护村子的人。
听张宣的口气,他们家开了铜锅酒楼,以后要花椒会越来越多。
就算是他不要,也能生产成调料。
经过张宣的提醒,她想起来十三香。
以前在福利院的时候,为了省钱,厨房的阿姨会买了各种大料,炒熟了磨成粉,混在一起用。
家里有留得种子,明年可以培育出来,让村里人都种上。
“清丫,那我们说好了,明年来买花椒苗。”王嫂子把篮子里的锅巴给了叶清。
叶清拿起一个吃了一口,又香又酥。
“王嫂子,这手艺吃着像是秀芬嫂子做的。”
“就是秀芬做的,她肚子大了,让我帮着给你送过来。”
“秀芬嫂子快生了吧。”叶清算了算日子。
“快了,就这几天。快生了还闲不住,做了锅巴。”
王嫂子最近几天都在田家陪秀芬,还是她帮着烧火做出来的。
“你快回去吧,她自己在家我不放心。明年肯定给你留花椒苗,放心吧。”
王嫂子心里也惦记着,拿上篮子,往田三家去。
秀芬请王嫂子帮着照顾,是给了钱的。一个月五百文,帮着做饭,收拾家里。
等孩子生了伺候月子,照顾孩子。
叶清送走了来预订买花椒苗的妇人,去灶房帮着做饭。
进了灶房,就看到周氏皱着眉毛,在烧火。
“娘,我帮你烧火,怎么有点不开心。”
周氏叹了口气,“没银子的时候愁的慌,有银子了还是愁的慌。”
叶清笑了,“这有什么愁的,银子咬手啊。”
周氏被逗乐了,“村里人都知道家里卖了花椒,挣了大钱,担心钱放家里不安全。”
“花了就不担心了,多买点地。”叶清就喜欢买地。
周氏想想也是,地在手里,年年有收成。
晚上周氏和叶老大商量,决定留下叶二郎成亲的银子,全部拿来买地。
第二天吃完饭,叶老大带着叶大郎去了里正家。
叶清在他们出门的时候,还提醒了一句,“再买点林地。”
林地便宜,还能种草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