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丫你的意思...”
“买地,趁着这里还没发现,先把地占下,当然不能全占,我们村没人撑腰,靠近码头的地方,肯定保不住。”
里正也给出了他的意见,“还是要买地,真的确定地方,那个时候中心位置加点价卖出去,其他地方肯定不能让。”
“离河越近越好。”叶清补充。
里正让小孙子挨家挨户通知,让家里主事的过来一趟。
里正很少这样通知,一般都是用铜锣通知。
接到通知的,来的都很快,等到了议事厅,看着里面的阵仗,有点忐忑。
里正看着最后一人进了门,让人把议事厅大门关上。
“各位,今天让大家过来,是有一个消息要通知。”
其他人安静的听着里正说话,没有一个走神的。
“这个消息有点不确定,各位出了这个门,就不要在和其他人说起。”
来的人脸色更加严肃,上次山匪袭村都没这么正式。
“清丫在城里得了个消息,武安城要选地方建码头,我们村南有块地方合适。”
听到这话,来的人也没什么反应。有反应快的,问里正。
“是不是要找人建码头,来村里招工吗。”
里正看了那人一眼,是个脑子转的快的。
“还没确定地方,官老爷还没发通知。”
里正顿了顿,接着说,“我们村只是有可能会被选到,今天找你们过来,是想问问大家的意见。”
“里正,什么意见,我们都听你的。”
里正喝了口水,继续说,“如果,我说的是如果,那块地方建了码头,我们这边的地就要涨价了,以后留着转手卖或者建铺子,都亏不了钱。”
“买啊,还犹豫什么,多好的事。”有人发表意见。
但也有人很谨慎,“万一不在这建码头,可能就白花了钱。”
王家族长从听第一句话开始,就没说什么。
现在像是想通了什么,“怎么会白花钱呢,买到手的就是自己的,没建码头,也能种地。”
叶清听得直点头,是这个道理,钱放手里没什么用,拿出来买地或者买铺子,才是最划算的。
但是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叶清觉得买铺子,还有可能会赔钱,买地完全没有这个担心。
里正咳嗽了一声,周围讨论的声音没有了。
“这个事情,你们心里有数就行,买不买不强制,全看你们。”
里正这样说,来的人反而更拿不定主意。
王族长也不纠结,开口问叶清。
“清丫,我们村被选中的几率大不大。”
叶清实话实说,“现在我有点想法,能增加一点成功的几率,但是也不能确定。”
“清丫你买不买。”
“买啊,买了每年种的粮食也能卖不少钱。”叶清手里存不住钱,有点钱不是开作坊就是买地。
里正也不管他们,让他们决定好了,愿意买地的一起买。
他们村挣了钱,每年都会有一到两次买地的时候,不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议事厅里的会议散了,里正先回去,其他人可以留下讨论讨论。
叶清定了心思,也跟着回家。
第二天一早,叶清把手里的钱留下周转的,全部拿去买地,买了有两百亩。
这边人口少,她的钱全部拿来买地,也只占了一小部分。
村里里正和叶清是风向标,只要他俩干了,其他人不信也会买几亩放着。
顾夫子和杨夫子,里正单独去找过他们,叶清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只是看到顾夫子买了十亩地,杨夫子也把户籍落在村里,买了五亩地。
刘景几个从卫所退下来的人,更是早早的把户籍落在村里,这次商量,也参与进来。
最后里正统计了一下,村里所有人家都买了地,差不多把码头两边一里之内的地都占了下来。
里正去城里拿地契,遇到张衙役,还被打趣了一通。
现在武安城也传出了消息,河边要建码头。
里正专门请张衙役喝了顿酒,也没打听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叶里正回去又把人喊了过来,这次是商量村里账上的银子。
村里花钱的地方不多,除了给新生儿大米,就是私塾,一年也花不了多少。
大家都同意买地,地里产出的粮食,还能给孩子发粮,不用再去城里买。
等买完地,村里人又把心思挪回地里,毕竟这才是他们的立足之本。
这两天家里没看见叶大郎,每天起床,叶大郎已经出了门。
这天叶清起了个大早,正好看见叶大郎推门要出去。
“大哥,你去哪。”
叶大郎回头看见妹妹,“我去山上,我和林文志在山上种了一片草药,这几天正是关键时刻,我们要盯着。”
叶清这才知道他在忙什么,林家世代行医,对草药更加了解,两人试着种了一些稍微贵点的药材。
“你们晚上早点回来,一天都在山上,太累了。”
叶大郎不在意的摆摆手,和等在外面的林文志一起上了山。
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