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
苏尘乘坐诸侯王车辇,在一群近卫的护送下,来到朝歌城内的稷下学宫。
上万名墨门匠人,还有他们不计其数的大小墨门机关兽,日夜搬运灵木、青石材料,建造宫殿。
巨型的墨门机关象兽,可以轻易的搬动数万斤巨石,兴建宫殿。
而体型小巧灵活的机关猴兽,可以顺畅的在屋檐上攀爬,安梁叠瓦。
有这些机关兽的协助,建造速度非常快。
此时的稷下学宫,已经初具规模,大半完工。
占地足有百顷的稷下学宫,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宫殿、楼亭阁宇拔地而起,随处可见连廊水榭,假山林园,奢华而令人惬意。
数千计的稷下学子修士们,在新学宫内也渐渐适应。
只是可惜,韩王不愿重用他,他在韩国也是郁郁不得志。”
到了他们这样的诸子第六、七境高阶修为,继续留在稷下学宫已经意义不大。
待时机成熟,便在诸侯国出仕为大夫高官。”
“青云榜前十?
诸子六七境的修为,已经足以在诸侯国谋一份公卿士大夫的高官。
苏尘发现荀夫子少说了一位,不由问道。
荀夫子摇头感慨,说道,“若是大王有意招揽.我书信一封,问他愿不愿来有苏国出仕!”
而王莽、董生、司马迁、李太白等等,他们大多在各个诸侯国的各地游学,结交好友,增长见闻!
榜首王玄机,在大稷藏书阁苦修,曾经立誓要看完所有的诸子圣典,才会出仕。
李斯出身楚国平民小吏,天赋奇才,野心极大。
“韩非.他回韩国去了,想要效命于韩王,励精图治。
“韩非呢?”
杂门圣典若是修撰成功,不仅吕圣的境界将会大涨,杂门也将发扬光大。
荀夫子淡笑说道。
他去了秦国投奔太宰吕不韦门下,献策吕圣以千人之力一起编撰杂门圣典《吕氏春秋》。
苏尘闲聊了一会儿,打探问道,“荀夫子,不知大稷青云榜上的前十位,如今都在何处?.可还在学宫内?有苏国朝廷正缺一些人才,求贤若渴。”
他的两位弟子,得意门生李斯去了秦国。另外一位得意门生韩非,是韩国公子,暂居于韩国。
这令吕不韦大悦,封李斯为秦国郎中令。
其余人,如李斯、蒙恬、烛之武等,已经去了诸侯国出仕。
苏尘遇上荀夫子等人,彼此施礼,询问稷下学宫修建的进展情况。
禽大夫、荀夫子等众人,正在学宫内各处监督施工。
而韩非乃韩国贵公子,天生贵胄的诸侯王家,也是一心想要振兴韩国祖先基业。
韩非在法门的才华和潜力,远高于李斯。
可惜,韩王却不用韩非。
“若是韩非愿来,如此甚好,多谢荀夫子引荐!”
苏尘连忙道。
有苏国虽然推行墨政,但是墨政也有墨法,比如“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等等。
墨门弟子善于器,并不擅长法,墨法制定的过于简陋。
正好可以让韩非前来,协助太宰墨翟完善墨法,制定出一套更加完善的墨法。
韩国离朝歌并不远。
荀夫子派修士送一封亲笔书信去韩国的都城,送到韩府韩非手中。
韩非在韩国,近年来屡屡献策给韩王。
可惜,韩王懦弱而平庸,对韩非献策一概置之不理。
韩非的献策,全都是一些争霸天下之术,大兴变革,励精图治。
韩王根本无心于称霸,只想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过太平的日子。
韩国的朝廷,早有公卿世家占据高位,他们也十分不愿意韩非突然插手进来,大举变革。
一旦大兴变革,这意味着韩非将成为太宰,掌握朝廷权柄,将老臣们踢出朝堂。
韩非在韩国无处施展,极为苦恼,郁郁不得志,只能闷在家中著作写书,编撰法门典籍。
如今八千年的大稷仙朝已经到了末年,仙帝驾崩,众诸侯们都摩拳擦掌。
他很焦虑。
韩国朝堂上都是一群老旧之臣,再不变革图强,恐怕就迟了!
“有苏国~?”
韩非接到荀夫子的一份书信,举荐他来有苏国出仕,不由心头砰然心动。
也罢!
虽然他一心想要报效韩国,振兴祖宗基业。
可惜,韩王不用,公卿暗中排挤。韩国朝廷上下,根本没有他的一席之地。
韩国看来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既然韩国待不下去,他便去有苏国瞧瞧吧!
至少有苏王主动招揽,还是看重他。
韩非收拾了一些简单的行囊,装入储物戒内,当日便御剑飞抵朝歌仙城。
有苏国。
朝歌宫殿。
苏尘和太宰墨翟、禽滑厘大夫,一起召见了从韩国匆匆赶来的韩非。
“在,在下韩非!
参~,参见大王~,太宰大人!”
韩非深深一躬,略显拘束,结巴的说道。
“韩君免礼!”
苏尘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