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当今陛下为何这么敬重她?你道为何皇亲国戚死了个干净,殿下不过一介养女,却仍可以稳居长公主府?” 容棠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在原著和他前两世的经历中,长公主殿下一直都与青灯古佛相伴,是一个不沾任何俗世红尘的老妇人。 她有儿有女,子孙繁衍昌盛,可她就是让人觉得淡泊到了极点,不争名利,不恋亲情。 原文甚至因为她就住在男主出宫后的府邸——显国公府对面,一直有读者猜测这会不会是一个隐藏的boss。 但是直到原文被锁,容棠也没看出一点端懿有可能黑化的迹象。 虽说按目前这个发展来看,长公主殿下与宿怀璟有勾连,那在原著后面的发展中,应该也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 这如何能叫反派呢? 容棠很久没出声,系统也愣在了空间里。 宿怀璟说:“而当陇西的堡垒修筑完成后,当地的军事开支节省了四分之一;山区赋税降低后,不但当地的乡民有了少量余钱,邻近州府年年上报的妇女儿童失踪案也减少了许多;至于生活保障费用这点……棠棠你知道明宗即位前,大虞年年有多少起乡民揭竿起义的造反事件吗?” 虽说不多,也成不了事,但至少存在。 百姓无法安居,自然会生起暴动反叛的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宿怀璟道:“这几项政绩,随便拎出一项安到如今内阁那些阁老头上,都足够他们青史留名受百姓爱戴,但当这些政策由一位女子提出之后,就变成了‘牝鸡司晨,恐效古时张太后,垂帘听政,祸乱朝纲,臣以死谏,奏请陛下废除长公主上朝议事之权’,棠棠你觉得这公平吗?” 容棠心下震颤,一时间头顶的阳光和对面意气风发的人群都像极了光怪陆离、看不清面孔的抽象画。 他摇头,轻声反问:“怎么会公平呢?” 宿怀璟捏着他手掌,似宽慰也似安抚:“当然不公平,先帝其实不是一个很合格的君主。” 容棠微怔,诧异地向宿怀璟看去。 宿怀璟却笑了笑,点头:“我说的是真的。” 他道:“他性子温吞,不喜计较,又总是对自己的大臣和兄弟抱有信赖之心,特别是那些跟在身边越久的人,他便越发善待。” 帝王不可以这样的,帝王擅权术,更应擅长摆弄人心。 可先帝那懒散的性子,让他去一个个猜测把控臣子的心理,不如回凤栖宫蹭一蹭大儿子亲自下厨做给母后的饭菜。 后宫和睦,是因为先帝运气好,招进来的妃子都是不争不抢的性子。 大虞无灾祸,官员俸禄足,所以那些妃子的父族就算贪财慕权,也始终有度,不会弄得太难看。 先帝贤明,是因为他是个好人,又恰好在每一次需要做出决断的大方向上没有出过差错罢了。 边境骚乱,他就任用显国公平定战乱。 儒学式微,他就放帝师出宫讲学。 百姓罹难,他就开国库赈济灾民。 …… 如果所有官员都能记起当年在贡院考场上,那三天三夜写策论时,头顶昭示的日轮和月光、心里想着的苍生与国运,或许大虞在先帝那样的君王带领之下,未尝不能走向一个很好的未来。 可一旦有人有了异心,千里之穴毁于蝼蚁,一点一点地蚕食,便是百年大树也有轰然倒塌的一天。 宿怀璟自己也想过许多次,事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幼时不懂,越长大则越清楚。 帝王从来不是只有一颗仁善之心就能坐稳金銮。 他笑了笑,发现自己这时竟也能抛去恨意,这般跟容棠闲聊,连他都不免感到惊讶。 而话说回来,宿怀璟道:“所以他就算想保一个人,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 他能做的就只是破格给端懿一个长公主的名号,将弹劾的奏折全部束之高阁不闻不问,依旧像一个学生一般,遇上政事上不清朗的事,纡尊去问自己的姑母和老师。 可长公主当年退过一次朝堂,彼时再退一次也不是多么难以预料的事。 她出入朝堂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弟弟和侄子,当他们不需要自己的帮助,或者 她的存在会给他们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之事时,她隐退得也毫不留恋。 先帝可以当没看见那些奏折,却不能真的去长公主府将端懿绑上朝堂议论朝事。 可就算这样,元兴二十五年那场事变之后,却有保皇党的大臣前去长公主府痛斥其祸乱朝纲,不安于室不相夫教子,以至于养出一个谋反叛逆的儿子。 那些大臣当然全被仁寿帝杀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