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总觉得这个女儿脑子太蠢,很明显杜山川阴阳怪气的,这是在说景程前两日病得那么重是装的。
不过李月娥是个没心没肺的,王氏有的时候憋不住也会骂一顿。
李月娥当时说自己明白了,过后又丢在九霄云外。
李景程要读书的事情现在还不是告诉王氏的时候。
她琢磨着家里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她得弄点花样出来挣点银子。
“娘,我看着时辰不早了,我先回去做午饭。”苏秀娟对王氏说道。
王氏仰头看了看日头,擦了擦额头的汗。
“嗯,回去吧,顺便将景程也带回去,别让他太累了。”
苏秀娟答应一声。
杜山川嘴巴明显嘀咕了两句,不过声音特别小。
苏秀娟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一大家人过日子,难免有些不顺心的地方。
如果事事计较,那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了。
她还是坚持那句,家和万事兴。
微不足道的小事,别放在心上,原则性的大事自然要当面锣对面鼓地说清楚。
苏秀娟和李景程相伴而行,往家里走。
“娘,你觉得大嫂有哪里不一样了吗?”李月娥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有哪里不一样了?你别每天神神叨叨的,干活儿就知道偷懒,脑袋里净想些没用的。”王氏没好气地说道。
“赶紧!晌午吃饭之前必须把这两垄都除干净。”
李月娥嘟了嘟嘴,脸上露出不悦的神色。
她真的感觉大嫂有哪里不一样了,走路的神态好像也发生了变化。
只是她嘴笨,说不出来。
“感觉怎么样?”苏秀娟问李景程。
这是他躺了三日之后第一次走出院子,来到田埂。
“我就感觉眼前的场景像梦一样,绿油油的麦田,远处的山,漫山遍野的花,青葱翠绿的树。”
“你不会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吧?”苏秀娟一脸无语地问道。
“我是问你身体感觉怎么样了?”
“好很多了,再过几日就能下地耕田。”李景程说道。
“你别下地了。”苏秀娟看着李景程,“这是个好机会,你就跟娘说,你受了伤,不能再干重活儿。”
“月娥和山川能同意吗?”李景程说道。
“管他们同意不同意。”苏秀娟道,“娘会站在你这边的。”
李景程觉得不太现实,毕竟家里这么多张嘴吃饭。
“放心吧,你听我的。”苏秀娟道。
李景程点了点头,“好,我听你的,咱们先试试。”
苏秀娟嗯了一声,干农活儿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工作,什么时候想干,随手捡起来就可以。
回到家里,李景程回了东堂屋。
李家有两个读书人,自然是不缺书的。
不过绝大部分都是手抄本。
这个时代的书籍非常金贵。
耕读人家的读书人与京城那些王公贵胄的子弟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家中没有藏书。
李景程拿起一本论语。
在古代,这算是读书人的入门书籍。
原主用过这本论语,之后老二、老三又接着用。
书籍的边缘已经被磨出很多破损,里面勾勾画画的,还有很多标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上一世他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对于论语他是熟悉的。
他有自愈的能力,身体素质原本就比一般人特殊。
没想到博闻强记的能力也随着他来到了这个世界。
论语看了一遍,内容已经记在脑海里,而且连上面标注的小字也都能清晰记得。
这让李景程心中一阵惊喜。
记忆力好,读书便能事半功倍。
只有将看过的内容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读的书多了之后,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这让李景程对于考科举又增加了几分信心。
苏秀娟去厨房忙活儿。
这个时代的厨房不如后世那么方便,煤气灶拧一下就可以做饭。这个时代做饭需要抱柴火,点火,得一边烧火一边做饭。
而且她要忙一家人的饭菜,饭菜虽然简单,但是要做好,也得将近半个时辰。
今天午饭是蒸高粱米饭,再炒一个白菜。
之前李家炒白菜都是随便炒的,用最普通的方式,无法展现厨艺。
苏秀娟决定今日晌午炒一个酸辣白菜。
这个时代辣椒土豆都是有的。
只是辣椒这样的调味料价格稍微要贵一点。
之前李家做饭菜只是为了果腹,从来也不考究味道。
苏秀娟既然有厨艺,稍微展示一些,让李家人慢慢地发现她的与众不同,这样才能为后续的事情做铺垫。
平常,钱塘村的村民一天只吃两顿饭。
李家因为有读书人,还有三个孩子,一天要吃三顿饭。这种吃法在钱塘村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家庭。
不过,李家早饭和晚饭基本上都是粥加玉米饼子。
饭菜的量也只够家里人吃到七分饱。
晌午这顿饭是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