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这就是印度> 第51章 印度之殇——贫民窟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 印度之殇——贫民窟(1 / 1)

印度,这个充满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底蕴的国家,却也背负着“世界上最贫困国家”之名。在印度众多城市里,贫民窟犹如一道无法忽视的伤疤,赫然存在。这些贫民窟乃是贫困人群因生活所迫,自然汇聚而成之地。他们置身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之中,基础生活设施匮乏,各类资源稀缺。然而,面对无尽的艰难困苦与重重挑战,贫民窟居民们依然怀揣着强烈的希望,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贫民窟之所以形成,其背后成因错综复杂,涉及历史、社会及经济等多重因素。

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历史因素。印度的历史源远流长,而贫民窟的诞生与历史上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外来民族的侵略以及统治息息相关。种姓制度将社会割裂为不同阶层,部分群体被打入社会底层,难以摆脱困境。此外,莫卧儿王朝的衰落导致的军阀割据也是土邦林立的一个原因,这些土邦国的存在为后来的贫民窟形成埋下了隐患。

其次是社会和经济因素。印度存在着令人咋舌的贫富差距,富者极尽奢华,贫者却一贫如洗。许多穷苦之人甚至连最起码的居住环境都难以企及,迫不得已栖身于贫民窟内。与此同时,印度的都市化进程风驰电掣般推进,数量庞大的乡村居民纷纷涌入都市寻求就业机遇。然而,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以及稀缺的住宅资源,他们别无他法,唯有在城市边陲地带搭建简陋居所,从而造就出贫民窟这一独特景象。

还有是地理和城市规划因素。在印度的部分地域,贫民窟与富人区毗邻而居,却能和平共处。这种情况从某种层面折射出印度社会对于贫富悬殊的容忍度。此外,城市规划的缺失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亦是促成贫民窟诞生的关键缘由之一。

贫民窟的生活环境恶劣到了极致。居民们通常挤在破旧不堪的小屋子里,这些房屋不仅空间狭窄,而且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供水和排水系统严重不足,导致水源被污染,疾病也得以轻易传播。贫民窟内缺少基本的医疗设施和卫生保健服务,居民们时刻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的困扰。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孩子们几乎没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更令人担忧的是,这里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居民们常常受到安全方面的威胁。

或许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在繁华绚烂的印度孟买市中心,竟然隐藏着一座堪称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这里的生活条件之糟糕,甚至比不上我国上世纪 60 、70 年代的水平。

这座位于印度孟买的贫民窟名叫“达哈维贫民窟”,它的规模仅次于肯尼亚内罗毕的基贝拉贫民窟,被誉为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贫民窟。走进这个地方,仿佛进入了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世界。

狭窄而曲折的街道两旁,密集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简易居所。这些房屋大多由铁皮、木板和塑料布拼凑而成,摇摇欲坠,看上去随时可能倒塌。屋内的空间十分局促,甚至连转身都有些困难。由于没有排水系统,污水只能在街头巷尾肆意流淌,散发着难闻的恶臭。而饮用水更是稀缺资源,居民们不得不依靠有限的井水或从远处运来的桶装水维持生计。这样的生活条件无疑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其位于印度的商业之都孟买市,在孟买市的两条铁路干道之间,总面积约在2平方公里。

孟买的贫民窟数量众多,大大小小将近两千多个,其中最为庞大的当属达哈维了。虽然从面积来看,它并不算特别广阔,甚至比不上某些大型公园,然而就在这样有限的空间内,竟然聚居着整整一百万人口之多!这些人组成了几十万个家庭,并在此开展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坊业务。

达哈维地区的边缘地带就坐落在堆积如山的垃圾堆上。在这里,男人们三五成群地蹲在地上悠闲地晒着太阳,而小狗们则在由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积而成的一座座“小山丘”之间欢快地嬉戏追逐。狭窄且繁忙的街道弥漫着一阵阵潮湿的恶臭气息,这便是印度所谓的“贫民窟旅游”所呈现出的真实景象。

当你踏入达哈维的街道时,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被那些毫无遮挡的敞开式下水道给绊倒。这里房屋之间的间隔仅仅只有 6 英寸左右(大约相当于 15 厘米),有些房子甚至容纳了一家四代人共同居住。

贫民窟内的房屋大多数都是两层结构,中间由粗糙的木板隔开。底层也好,阁楼也罢,层高都不足 1.5 米,显得异常局促压抑。这里的小巷犹如迷宫般错综复杂,让人稍不注意便迷失其中。巷子两旁堆积如山的,是回收而来的废品以及生活垃圾,散发出阵阵浓烈的腐臭气息。

贫民窟内公共卫生设施极度匮乏,平均每 15 个家庭才共用一根水管;绝大部分居民家中甚至连基本的排水系统都没有,只能依靠那仅有的一个公共厕所,供 1440 人共同使用;至于垃圾清运工作,则完全无人问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