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未回过日本,也从来不教邱枫说日语,直到她去世。邱贵想把家传的跌打损伤膏药秘方传给邱枫,但她拒绝了。
邱枫喜欢读书,邱贵一直供她上最好的学校,大学她上的是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毕业后她说要去日本留学,邱贵犹豫了。但最后还是让闺女去了,没成想邱枫在日本一待就是八年。平心而论,邱贵不愿女儿找日本人做丈夫,可他想看到女儿结婚。但当邱枫回国时,邱贵已在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了。
邱枫心里也很后悔,觉得自己对不起父亲,他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山东。邱枫很理解那些反对她当中文系系主任的人,其实她心里也不想当什么系主任。她喜欢创作,但她始终觉得,女性创作受到的束缚比男性大,许多知名的女作家,也只能写一些个人的经历,之后就跌入创作的枯竭期,十分痛苦。在日本的几年,她走访了台湾,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她想充实自己,丰富内心,她怕走到创作的枯竭中,困厄而终。
在日本的几年,她也亲身经历了“四小龙”的腾飞。改革开放后,她关注到粤语歌曲的流行,感受着边缘之水的美。她思考着,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在日本,许多人是向往中国文化的,毕竟从唐朝开始,中日之间就有了文化使者。她觉得为什么日本弹丸小国都可以有诺奖得主,而汉语作为四大文明保存最完整的文明,到现在都没有诺奖得主呢?她在群莉、小芹身上看到了创作的潜质,但感觉她们还在为生计而拼搏。丽丽呢,大气,但显得经历很少,很单纯。要知道,单纯,对于想投身创作的人,并非好事。
邱枫主张有争议的事就先挂起来,否则时间都会被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像系主任的问题,她就是这样向校方主张的。她心里想的是,到西北等一些地方走走。中国太大了,要去的地方太多,她多想去那些令自己神往的地方住下来,成为那里的市民,用文字描摹那里的一切。这是她想到的避开创作枯竭的方法。她常常觉得自己很卑微,还没开始创作,就在为创作枯竭而担惊受怕。
她在知道小芹是山东人后,就邀请她到宿舍来了。她跟小芹聊文学,聊《聊斋》。她发现小芹内心十分丰富,也知道她的家庭很幸福,而她一直是被宠大的。所以邱枫觉得小芹还是个孩子,她需要成长,尽管她很有才华。
邱枫和丽丽的想法一样,她觉得大家都需要出去走走。她写了一封倡议书《边走边唱》。打算利用暑假,组织学生游走天下,到一地了解一地的历史,风俗。所谓边唱,类似去民族地区采风,学一些当地的民歌民谣,填上汉语新词,争取能创作出口耳相传的流行歌曲来。
她觉得中文系的问题在于,学生所学,没有看得见的成绩。比如经济系可以解决企业的问题,历史系有课题,中文系呢?她想,中文系的出口应该是最宽的。比如为影视创作原创文学作品,比如倡导民众阅读。所要解决的是发现兴趣者的问题。这也让她对乌达尔感兴趣了,她觉得这个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其实很单纯。兴趣广泛,精力充沛。再有就是吕一鸣,她向吕一鸣要了一份《北大边缘人》,看了觉得很有意思。
初一的早晨,也许是京城街道最宁静、最寂寥的时候。满地是花炮的碎屑,空气中还留着烟火的味道。赵大夫走在回家的路上,她只能推着自行车,慢慢向前走。担心车带被什么东西扎破了。到家门口,也是一地的花炮屑。她提醒自己,屋里一定更不堪,千万别发火。
果不其然,厅里的沙发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位男士,蒋耀先见她回来了,立即站起身走到了屋外。
毓秀,蒋耀先几乎同时问着对方:“过年好。”两人都笑了。
毓秀瞅瞅丈夫,精神头不错,“怎么样?这年过得带劲儿吧?”
蒋耀先伸了个懒腰,说道:“年轻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