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代晋> 第六十九章 流民之帅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 流民之帅(2 / 2)

琊王司马睿也在大江之南延续大晋国祚,登基为帝。但也有一些北方世家大族不肯放弃其家族在本地的财产和地位而留在中原以及江淮之地。

面对五胡的威胁,为了保护他们的财产和地位,许多世家大族便招募兵马,收拢流民,组建军队保护自己。他们依旧效忠在南方站稳脚跟的大晋朝廷,依旧认同自己是大晋子民的身份。而大晋朝廷也往往通过分封官职承认他们的身份,并给予物资兵器财物上的支持。

朝廷是要利用他们防守北方之敌,他们是要自保,双方达成而来各自所需的契合。而这些人组织起来的流民兵马的统

领,便统称为流民帅。

大多数流民帅都不成气候,并且也得不到朝廷的真心信任。流民兵马成分复杂,并大多效忠于流民帅本身,属于私人的武装力量。朝廷对此自然是忌讳的。形成既要用,又要防的局面。但是也有的流民帅被召入朝,为朝廷重用,成为了实力雄厚的世家大族,修成正果的。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高平人郗鉴。永嘉之乱时,郗鉴在山东峄山聚众避难,数年间便收拢流民聚众数万之兵。朝廷授予其兖州刺史之职,长期在北地坚持抗击石勒的赵国兵马。但实力悬殊,最终南下退守江淮之地,占据合肥县一带,兵马进一步的增多。

王敦之乱时,朝廷不得已召郗鉴出兵平叛,郗鉴入朝成功平叛之后,正式从流民帅身份修成正果,蜕变成世家大族。一度掌控大晋的权柄。高平郗氏也天下扬名。琅琊王氏的王羲之都娶了郗鉴的女儿,可见蜕变之彻底。能和琅琊王氏联姻,便说明已经为世家大族所接纳。

当然,郗鉴的成功也得益于朝廷的变局,以及高平郗氏家族本身便有不俗的世家出身。郗鉴的曾祖郗虑便是东汉时的大臣,官至御史大夫之职。

高平郗氏在很长时间里都控制京口要地,领徐兖二州军事。若不是不久前家族中的一位吃里扒外的郗超从中作梗的话,京口之地至今依旧在郗氏的掌控之中。

只能说,郗氏家门不幸

,出了个吃里扒外的家贼。郗鉴若是知道自己的孙子郗超甘心为桓温当狗,不惜出卖家族利益的话,怕是他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类似郗鉴这样修成正果的流民帅不多,但流民帅在大晋南渡之后多如牛毛。但凡组织些流民兵马的,便都称为流民帅。但是这帮人现在的处境和当年可不一样了。大晋朝廷如今已经对流民帅持高度戒备的态度。并且绝对不会再对任何流民帅进行征召和信任。

原因很简单,数十年前,另外一个势力庞大的流民帅出身的名叫苏峻的人被召入朝之后竟然发动了叛乱,攻入了建康城。差点毁了大晋的国祚。这之后,朝廷对于征兆这些流民帅的态度便急转直下,再也不敢冒险了。

现在的情形是,流民帅不得重用,流民不得过江,便是如今朝廷对这些人的态度。

而如今江淮之地的流民帅也都不成气候。在北方局面逐渐稳定之后,大晋对江北之地的控制有所加强。江淮之地的局面相对稳定。

再加上设立侨郡安置流民,实行土断等政策的实施,也让江北流民本地化,逐渐安定了下来。如今在江北的流民帅都是小股力量而已。而且这些人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和承认。

现在的流民武装基本上沦为和盗匪一样,只能干些打家劫舍,抢掠抢夺的勾当了。这些人也都被朝廷一概被视为匪徒。

李徽所说的如今在居巢县城中的

流民兵马,应该恐怕正是因为此次桓大司马兵败之后从中原逃下来的流民组织起来的队伍。领头的可能见居巢县没有朝廷官员,便索性占据居巢县作为安身之所了。

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警告吓阻陆展和李徽这样的朝廷官员来上任,恐怕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一旦陆展和李徽等人上任,他们这样的流民兵马便不能占山为王。对于流民首领而言,除非授予官职,给予身份上的认可,否则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这里的这股流民兵马,显然没有得到朝廷的官职封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