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正是如此。当年我父拜徐州刺史,本是镇守京口的。然燕国启衅日盛,袭扰我徐州边镇多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我父遂移镇淮阴,亲自与之交战。我父来到淮阴时,1眼便看出了淮阴之地的弊端。他言道:淮阴之地,地形都要,水6交通,易以观衅,沃野有开殖之利,方舟运漕之便。然城池老旧,城不固,墙不坚。且无屯兵屯粮之所。正因如此,我父才下令营建北城。1改南城之陈旧破败,立高墙坚城。并在城西南修甘罗石城,为屯兵囤粮之所。”
李徽恍然,难怪见北城城墙城池格局不同,原来是为了弥补南城防卫之不足。
“至于军民分居,这本就是因为北城为重点防御之处。我淮阴左右皆水,敌渡河而攻,必攻淮阴。城临河,扼守南下要道,挡住南下之地乃是要务。故而北城建造高墙横栏,衙署军营在此,乃是为了就近防卫。倘敌方石矢火箭攻城,恐伤百姓以及民居之所,故令百姓居于南城,免受袭扰。此之为以北城护卫南城之意。”荀康继续说道。
李徽微微点头,和自己所想的1样,是从作战的角度出发,兼顾保护城中百姓免受战时伤亡的作用。并非是刻意造成隔离而居,令士族官员居于新城,百姓居于旧城的想法。
“令尊考虑的甚为周到。令人钦佩。”李徽道。
荀康叹道:“我阿爷当年确实是耗费了许多心血的。镇守徐州十年,可谓是殚精竭虑。永和8年,我父领殷浩之命,会同谢氏安西将军谢尚东西两路北伐。虽谢氏1路败退,但我父率军攻克下邳,1度移镇下邳,威震敌胆。永和十1年,我父率军奔袭数百里北攻阳都,擒杀燕将王腾。阳都王慕容兰率军南下,报复袭击下邳,我父领军出战,率军奔袭慕容兰大营,斩杀阳都王慕容兰。自此,燕军闻我父之名丧胆,此后多年,未敢袭我徐州。何等英雄也。”
荀康说到父亲当年的作为和英雄事迹的时候,双目炯炯放光,像是换了个人1般,眼中闪烁着自豪和钦佩的神采。
李徽也为之动容。这位前徐州刺史荀羡居然是这般英雄人物。2十8岁拜刺史,率军奔袭燕国境内,斩燕国藩王于阵前。这样的人物在大晋当真是少有听闻。关键是他那时才3十多岁而已。能有如此胆魄和武力,且还能审时度势,筑城护民之人,可谓是凤毛麟角。
李徽听了,心中也颇为神往。
“令尊果非常人,真乃英雄也。荀别驾,若有机会,我想去拜祭令尊灵位,表达我的钦敬之意。”李徽沉声道。
荀康躬身道:“多谢刺史大人。我徐州今日又有当世青年英杰来此镇守,我父在天之灵必甚为欣慰。李刺史虽年轻,但将来成就必在我父之上。若李刺史愿意拜祭,下官自当安排。”
李徽点头笑道:“那便寻个日子,我去隆重拜祭令尊。不过,我可不是什么青年英杰,更无法同令尊的成就相比了。我来徐州,如履薄冰,尚不知还如何下手,也不知徐州情形。我怕是要辜负你的话了。”
荀康呵呵笑道:“李大人何必过谦。当今天下大势,下官还是看在眼里的。下官虽偏居边镇,但也是知道1些天下之事的。至于徐州的情形,大人不知,下官却是知道的。这些都不是问题。下官当鼎立助力李大人治理徐州,完成职责。我相信,这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李徽笑道:“哦?天下大势?荀大人看来颇有些见地。不妨说说。我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