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时辰还早,孙凤英和宋昭还没回来,宋吉吉刚才再采野菜的时候抓到了几只虫子,现在正跑去后院给家里唯一的两只母鸡喂虫子去了。
宋宁宁见家中无人,快速的走到厨房,翻开家里的米缸和面缸 ,里面全是陈糙米和黑面。
她快速闪进空间。
再储藏室里找到现代的精包装糙米倒入缸中。
抬眼看了看小米和玉米碴,如果不仔细看差异不大,她又把精装的五斤小米和玉米碴都倒入米缸里,怕不均匀,拿起一旁的擀面杖搅拌均匀。
同样的方法,宋宁宁这次把荞麦粉和小麦粉混合也一起倒进了装着黑面的面缸里。
再看看厨灶附近的调料罐。
只有一罐见底的粗盐和同样见底的猪油罐就再无其他,盐的话宋宁宁只放了一点点现代的精盐进去。
不然差异太大,很容易露馅,以后还是找机会买些细盐回来,方便些。
但是猪油的话就没办法了。
储藏室内存放的都是菜籽油和花生油那些,相差太多。
冰箱里到是有五花肉,可以在空间里炼好了猪油偷偷放过去,但是现在不方便,如果想这也做,只能是自己身边没人时才可以。
现在做的这些,也算满意了,毕竟杂粮吃起来,总要好过现在吃的鸡食。
宋宁宁决定,今晚就由她下厨吧,不然一会阿娘回来,怎么都会怀疑的。
说做就做。
宋宁宁先是取了两海碗的杂粮黑面,又从空间里拿出面碱放进去,和好面,就放到炕上面开始发面。
至于为什么没选择拿酵母发面,而是选择用面碱,当然是怕露馅。
无论怎么想,把全是纤维素的黑面用酵母发酵的软软胖胖都是没法解释的。
所以还是采用发酵老面的方式,选择了面碱,这东西在古代就有,真要有疑问也好解释。
接下来就是做馅料了。
家里竹篮子里还有准备攒着到镇上卖的鸡蛋,也不多,只有十八个。
因为是农家鸡走地鸡,给它吃的东西也不多,下的蛋也真的是小的可怜,跟自己空间里的鸡蛋比小了两圈不止。
让她想都换掉作弊都不行,太明显了。
没办法,拿出一个放入空间里,自己又把空间里的鸡蛋拿出两个,准备一会做汤的时候用,如果阿娘问起来,就说用掉一个鸡蛋。
宋宁宁走到园子里,把下午采的野苋菜都用水清洗干净。
又回到厨房烧了一锅开水,把野苋菜放入开水中焯水,见颜色变深后,马上捞出放入提前准备好的凉水盆中。
再野苋菜放凉的过程中,宋宁宁又走到自家再后院拨出了一小片菜园里,再园子里薅了一把山葱,洗净,跟着放凉的野苋菜一起切碎,放入大盆中。
家中也没有其他的调味料,不好作弊。
宋宁宁再放完盐之后,趁回屋的宋吉吉不注意,又悄悄放了两勺子味精。
家中猪油告急,也不知道,放完这一勺子猪油后,孙凤英回家看到会不会心疼。
宋宁宁先不管这些了,家里人一个个都吃不饱,面黄肌瘦的,要想赚钱,第一步得有个好身体。
等和好馅料。
宋宁宁去看面团发酵的情况。
只见混合着三种面的面团真的再火炕的热力烘托下快速发酵了起来,面团醒好后呈蜂窝状。
宋宁宁快速揉搓面团给它进行排气,又将揉搓好的面团整理成长条,切成均匀的小剂子,擀成大小相同的包子皮。
回屋的宋吉吉刚进屋就一直观察着阿姐,他发现阿姐好像变的跟平时不太一样了。
虽然还是同样的能干,但是好像比之前更更有章法了?
六岁的宋吉吉摇摇头。
终究还是个小孩子,注意力很快就被宋宁宁手下那一个个看起来胖乎乎,圆嘟嘟的菜包子所吸引过去。
他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咕噜噜家里现在静悄悄的,肚子里发出的抗议声在此时尤为明显。
宋宁宁抬头看着从包包子开始就站在她旁边的小弟,忍不住笑着说:“马上就包好,一会咱就蒸包子。”
宋吉吉忍不住开口问道:“阿姐,我帮你烧火吧。”
宋宁宁点头,指着另一个灶口说,:“吉吉,那把你们屋的灶口烧起来吧,一会用那边蒸包子。”
宋吉吉点头,不光把灶口熟练的烧起来,还懂事的帮宋宁宁把锅中填好了水。
等姐弟二人把一锅的包子都蒸上。
宋宁宁又快速的把刚才留出来的野苋菜做了个汤,淋入了蛋花,快出锅时,又点了两筷子的猪油和撒上了葱花。
霎时间厨房里都是面香和鲜汤的味道。
宋吉吉努力的吸着小鼻子,忍不住兴奋的说:“阿姐,阿姐,好香啊,我一会要吃三个大包子。”
宋宁宁听完小弟的话有些哭笑不得,以前再现代时这些山野菜都是紧俏货,但是在这边,大家平时不愁吃喝,更是大鱼大肉随便吃,山野菜返璞归真更是风靡一时。
不过,在这里,正是春耕时节,青黄不接,村民们大多都是靠挖野菜过活,连油盐都舍不得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