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算的对不对。不过为防止初学者养成一边做题一边看答案这种不好的习惯,应当将题目和答案分开。”他又想了想,然后开口:“单列一册并不合适,容易丢弃,可以将答案按照顺序标注明白,放在题集最后。”看他们这般讨论,幼珍觉得后世的练习册大约也是这样诞生的。清朝人和后世的人相比,虽然见识少,眼界窄,思想不开放,但绝不笨。如果康熙的儿子穿越到后世,大约每一个都能成为行业大拿。
三阿哥原本心底还因自己口吃对编书这件事犯嘀咕,如今听着兄弟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事梳理清楚,他忽然倍感愉悦。
过往那些一夜夜自己苦读的日子,猛然间有了为皇阿玛分忧之外的意义。
没那么崇高,但令他感觉很好。
他的兄弟们,也并不似他以为的那般排斥他。老十虽然打岔了几句,但那也是性格使然,这个十弟的确不爱听文雅的话。
一腔热血涌上来,他手心变得火热,运笔速度加快,他要把兄弟们每一个字都记下来。今儿回去就开干。原本心底不是那么喜欢的老四,也变得可亲起来。三阿哥忽然觉得,或许以前是他自己对兄弟们有偏见。事实上,即便他说话不利索,他们依然可以在皇阿玛和太子看不见的地方,相处得很好。他们甚至可以一起做好一件事。
他心底现在一点迟疑都没有,这本书一定能编好。这时候老十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确定这本书编的到底好不好?最起码献给皇阿玛之前,我们得心里有个底是不是?”
十三也在想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官学中挑选几个年令小\、没有提前学过算学的孩子出来试学?四爷看着大有长进的老十,欣慰道:“到时候请十四弟试学几日。他年龄小,目前对算学的认知仅限于数数。由他第一个试学,最合适。十四弟试学没问题,咱们可以再找几个合适的人试学一番。”
“说的对呀!"老十猛地一拍手,放声大笑:“你们谁都别和我抢,到时候我要给小十四上第一节课。”十三阿哥为开始思考的老十感到开心,但也纳闷他怎么一下子这么勤快积极?
就听老十无比开心心道:“咱们辛苦编了这么简单的算学书给他用,他要是学不会,我就打他的屁股。”个人情绪不要太明显好吗?
事情基本敲定,大家起身告辞。
三阿哥回了乾东二所,一脑袋扎进书房,直到月上中天才揉揉脖子去歇息。
四爷这边也没闲着。众人总走,他先看了老三和老八给他带来的内容,找出自己的书,背熟后,提笔简单写了写自己的理解,和不甚理解之处,准备等养好身子后向师傅请教。
接着又让小太监翻出他的第一本算学书并一沓纸。一边翻看,一边对着上面的例题,试着列出几道程度相当的新题目。
他认为初学者难入门还有一个原因,书上的范例太少,有些步骤也不是非常详尽。
譬如一个简单的二加三等于五,书上只有简单的一个式子。但他完全可以按照幼珍和老十的想法,让这个式子变得更简单,更容易理解,变成哪怕没有先生教,也能看懂。
配上图或许能做到。
他问在旁边看书的幼珍:“似二加三等于五这等简单的题目,福晋觉得该如何配图方显简单有趣?"他的算术从一开始就学得好,自己实在没有老十的烦恼,便只能问同样觉得算术书枯燥无趣的幼珍。
幼珍思考了一下,试探道:“配上对应数目的苹果?或小花?”
“苹果?小花?“四爷把笔杆朝她的方向一歪:“画来我看。”
幼珍起身,先给他打个预防针:“我并没学过如何画画,四爷别笑话我。”
“无妨,尽管画。”
幼珍便画了一个简笔画苹果,最简单,连叶子都没有的那种。她在“2"上面画了两个,在“3”上面画了三个。然后在式子下面,同样画了两朵,三朵极其简单的小花。四爷一下睁大眼睛,惊喜地看向幼珍:“爷明白了。”他终于明白,到底为什么有人觉得算术难。是他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跟着念一遍,人人就能理解的加法的含义。但或许对普通的五六岁孩子来说,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式子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只记住了二加三等于五,却不知道二加三为什么等于五。
这样画出来,虽是极简单的一个步骤,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他应该试着以一个什么都不明白的、真正初学者的脑子,思考这本书的例题如何编写。
以前的算术书是厉害的数学大家编的,编书之人或许认为,哪怕初学算术也应轻易理解这些加减算术的含义。如果这都想不明白,或许在数学大家的眼里,此人根本不配深入学习算术。背个乘法口诀就得了。
想到自己给老十三补算学的经历,四爷干劲十足。他思考了一会,对幼珍道:“按照福晋这个法子,五减二等于三,或许可以这样。”
他在纸上写下式子,然后画了五个苹果,用一条竖线分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