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都市言情>杨一鸣村官记> 第27章 梨湾村三巨头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梨湾村三巨头(1 / 3)

梨湾村是清水河镇的偏远村,毗邻东山省的大萧村,界河就梨湾河。梨湾河是七字型河,梨湾河的前湾段跨河就到了临省大萧村,后湾段则属于清水河镇梨湾村。今年县政府斥资建设十大民生工程,其中之一就是梨湾河道改造提升开发工程。一方面是基于梨湾河是青原县母亲河清水河主要的支流,发挥着泄洪减压、抗旱防汛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带动发展清水河镇一带果品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项富民利民工程。此外,因梨湾河是与东山省的界河,县政府着力改造开发梨湾河,也是带点面子工程的意思,对外宣传民生工程的一个窗口,一张拿得出手的名片。

梨湾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北靠清水河,东依梨湾河,两河交汇呈现喇叭口的地形,正好将梨湾村包裹起来。依托这样得天独厚的地形,梨湾村基本上就是以种植果树为生,包括常见的桃子、香梨、苹果树等,这在周边十里八乡也小有名气。由于水源充沛,光照富足,养出的水果糖分高、水分足,清脆香甜、爽朗上口。若是赶上年成好、市场优的时候,梨湾村大小车辆络绎不绝、延绵不断地来村里抢着收果子,上演着一幅幅丰收喜悦的气派景象。

然而,成也水源,败也水源。因为梨湾村特殊的地形,一遇到到梅雨时节,洪涝灾害就不请自来,又因梨湾河年久失修,排洪泄洪能力缺失,梨湾村百姓也是饱受水患之苦。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了村民收成,导致梨湾村民怨声较大,这也是县政府改造开发梨湾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由于梨湾河经常出现水患的原因,也导致梨湾村有临近两河交汇口的十余亩田地变成了烂泥河滩,无法种植果树荒废闲置日久。

梨湾村书记叫李大志,三十岁就开始干村里的书记。因为是退伍军人,16岁时当兵入伍,在云南省一个边防部队服兵役,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一九八七年攻打老山战役时,他主动报名参加冲锋敢死队,当时已是班长的他,带着全班的战士,第一个扛着火箭筒就是往前冲,轰掉了敌人多个暗堡火力点,扫清了前敌障碍,掩护着大部队向前冲锋,减少了部队的伤亡。越是勇猛越不怕死的人,死神越是绕着他躲着他,也许正因为如此,作战勇猛、冲锋在前的他,没有受过大伤重伤,而且还一次性捕获过两名越军俘虏,其中还有一名是连级作战指挥官,由此也是名噪一时、威震全军。正因其突出的作战功绩,获得过全军少有的特级功臣勋章。

勇敢无畏、视死如归自当是军人神圣的天职,战争时期这种拼命、耿直、率真、正派的作风,只为打赢战争胜利是利好必要的。但是,一旦在和平时期,这种不懂变通的直性子、喜好较真、冲撞的性格,就会很容易受累吃亏。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已经是副连职的他,因为对上级分配抚恤烈士补助金不满,顶撞辱骂上级,最后受到处分,连降两级又回到成为了战前的带兵班长。

李大志对此自是不甘心,上告到军区首长那里。经过半年多的调查了解,明确李大志是出于工作的公心,希望烈士家属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待,改善因家庭主要劳力减员,而带来的困窘生活,并非出于个人私心谋利。最后,虽然恢复了副连长职级,但是经过这件事的折腾后,李大志也无心恋于部队工作生活。因此,就打报告请求转业到地方工作,上级领导顺势也很快就同意了。

从16岁服役,到26岁退役,这已经是一位老兵了。李大志转业到地方政府,当时叫清水河乡,乡政府不知从哪里知道其在部队闯祸端的事情,搁置半年都没有给其安置工作。李大志对此,去乡里、又到县里反映自己转业的问题,最后乡里决定就地给其安排到偏远的梨湾村委班子里。虽然,这不算是正式的工作,但是也算让其有个事情做,不至于闲着闹事。后来,李大志虽又向上级政府反映过几次,但最后都没有下文、不了了之。

索性,李大志也就沉下心来,拿起了军人的本色,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从村委里不起眼的一个跑腿的,在三十岁那年做到了村书记的位置,乡里领导也对其转变态度刮目相看。李大志也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充满激情,可以干一番事业、有一番作为,也是卯足了劲的干。

以前梨湾村都是靠种小麦、玉米这些传统农作物为主要土地收入,投入高、产量少、收入低,村民劳心劳力却根本富裕不起来。李大志刚干村书记那几年,带着村委干部一行人,自掏腰包到东山省、南疆省、西山省等水果种植大省实地考察,觉得梨湾村依托水资源优势也可以种植果树,发展果品产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梨湾村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产销第一大村,带动周边地区也跟着种植起了果树,蔚然成风,形成了规模产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李大志敢作敢为、创新实干的事迹,得到了县、乡领导的肯定,甚至青原县、江城市的电视台也进行了争相报道,好一时无限风光啊!对此,上级领导也给予了其诸多耀眼的荣誉,诸如十佳青年干部、优秀党员、创业致富能手等,载誉伴身、心有所盼。李大志也想借此东风,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仕途上更上一个台阶,谋划自己副科级领导干部职位的身份。为此,李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