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新家,讲究良辰吉日,且宜早不宜晚。
沈蓉他们到县城的时间已经是中午了,这时候进新房已经不合适了。
不过,他们今日到县城,本就是提前一日来的。
沈春生架着牛车把行李和药材先拉进了新房里,至于特意准备的柴和粮油放在马车里先跟着沈蓉他们来到了沈家铺子。
大嫂和二嫂知道沈蓉他们会提前一天来,便早早地收拾了房间。
沈蓉娘是跟着一道儿来的,至于沈蓉爹和沈冬庭父子俩,并没有跟着来。
一来,若是沈蓉爹娘都来,家里孩子就没人管了,可若是若是一家子都来,车也坐不下。
次日一早,天还没亮,六奶奶便早早地便起了。
进新屋子,该准备的东西也都准备齐了,只需要挑着东西走进新房里,这进新房的仪式就成了。
六奶奶见沈蓉和长生抱着孩子出来,不知道从哪儿拿出来一对小巧的大红色竹箩筐,每个箩筐里还垫了大红色的被褥。
“把孩子放在这儿里头,长生媳妇你等会儿就是挑着这个进门。”
六奶奶安排完沈蓉,又对长生道:“长生,你等会儿挑着柴走前头,咱们家在哪儿,你认得路吧?”
长生点点头。“知道。”
六奶奶见长生应了,便又说,“这块里咱们家不远,走几步就到了。等会儿这些粮油就让你爷爷挑着。”
这会儿天还没亮,长生奶奶看了下时辰,见时间差不多了,便让长生挑着柴火,打头出门。
沈蓉把孩子放在被褥里,用小被子盖好,便挑着孩子紧跟日后。
跟着沈蓉后面的是挑着粮油的六爷爷,最后是六奶奶。
也不知长生是不是因为马上搬进新院子,太过激动,平日会迁就沈蓉走慢些的沈蓉,竟然都没注意到身后的沈蓉,他跟平时一个人走路那样,走得有些快。
沈蓉之前没有去过新房,她不知道新家在哪儿,只能尽力跟着长生身后。
长生腿长,走得快,沈蓉为了不跟丢,走得有些吃力。
自从嫁给长生后,她从没有干过重活儿,更别说挑担子这样的力气活了。
虽然她挑的是两个加在一起只有十几斤的孩子,可对于一直都没挑过的担子的沈蓉来说,也是件辛苦事儿。
沈蓉感受着已经有些发酸发痛的肩膀,心里暗自唾弃自己:
沈蓉啊,沈蓉,你如今是越来越娇气了,这么点儿东西居然还走不动路了。
六奶奶果然没说错,新院子离沈家铺子真的不远,只穿过一条街,拐个弯就到了。
到家第一件事,便是在院子里放鞭炮。
这鞭炮声一响,两个孩子顿时就被吵醒了。
屋子里顿时充满了鞭炮声和孩子的哭闹声。
等鞭炮声息了后,两个孩子才慢慢地止住了哭声。
沈蓉一家到新院子时,刚进入寅时,这会儿,天还没亮,外头黑漆漆的。
六爷爷带着长生把正屋里的灯笼给点亮了。
祖孙俩点灯笼,沈蓉和六奶奶在屋子里哄孩子,她们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哄了一会儿,两个小家伙很快就睡着了。
把两个孩子放在摇床里睡,六奶奶在一旁看着,沈蓉便和长生找厨房,准备做一顿早饭。
一家子搬进新家,第一件事便是在新家里做顿饭吃。
沈蓉从正屋出来,这才看到院子的情况。
刚才进门时,屋里黑布隆冬的,新家是什么模样,沈蓉都没有看清楚,这会儿院子里挂上了大红色的灯笼,沈蓉这才把她接下来生活的院子看了个大概。
这院子是前铺子,后居室的格局,后院并不大,一三间正屋,东边是厢房,对面的西边是厨房和茅房。
正屋和东厢房各有三间屋子,完全够沈蓉一家子住,还有空余的屋子。
院子也有一道出入的门,侧边西厢房的旁边,西厢房离侧边的铺子,也就是正屋对面的铺子之间有一条六尺宽的距离,正好方便进出。
正屋房后面围了个小院,不大,在东边种了棵树,西边的方向是个小菜园,菜园早早已经荒了。
这个院子自是没有桃花村的院子大,习惯了大院子的沈蓉一时间觉得有些紧凑,但沈蓉看了每间屋子后后,也不由得感叹:每间房间确实比村子里的屋子要好上很多倍,难怪村里人都一心往更好的地方去。
六奶奶和六爷爷两位老人住了正屋,沈蓉和长生带着孩子住了冬厢房。
几人吃完早饭,天际这会儿才慢慢地露出一抹鱼肚白。
六奶奶让沈蓉带着孩子去睡一个回笼觉。
院子早在过年前后那段时间,沈连川带着长生来过几次,祖孙俩把屋子里里外外收拾过,再加上昨天六奶奶和六爷爷也来过,屋子里这会儿实在是没什么好收拾的,只需要把行李都归纳好,再见到打扫一遍卫生就弄好了。
沈蓉见这会儿果真还早着呢,她便听了六奶奶的话,摆着孩子进屋睡觉去了。
昨晚因着今早搬家,长生兴奋了一晚上,也没怎么睡。
这会儿他一听能继续去睡觉了,立马屁颠屁颠地进了屋,拿出被褥把床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