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这场略显尴尬的夜宴,仅维持了短短一个时辰便散了。
当然,整场下来,尴尬的人也只有赵新志自己而已。
至于其他人,自然无一不是酒足饭饱。
从卢新城出来,程易回头看了眼赵新志略显萧瑟的背影,忽然失笑一声。
其他人听到他的笑声,虽然心中纳罕,却也没有开口询问。
两日后,神策军班师回朝。
当然,在程易本人回到长安城之前,一封由他亲笔写下的书信,已经被他派人快马加鞭送回了长安城。
……
大明宫,宣政殿。
殿中青烟袅袅,李世民一双虎目炯炯有神看着御案上摆着的一封信。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面朝李世民站在殿中,三人看上去垂首而立,其实俱在不动声色打量李世民。
“这是程易派人送回来的信。”
半晌后,李世民终于开口,说着他还指了指御案上的信件。
“上面写他对今后倭国的如何安排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话音落下,李世民抬眸看向了面前三个肱股之臣。
“你们也来瞧瞧。”
李世民道。
长孙无忌行了一礼,而后上前,态度恭敬地从御案上将来自程易的信拿了起来。
一目十行的略过来信,长孙无忌瞠目结舌与李世民对视。
房、杜二了见状,忙从长孙无忌手中拿过信件,细细品阅
读了起来。
“这这这……”杜如晦瞪大双眼道:“程大将军这是……”
李世民歪了歪嘴角,说道:“朕倒是没有想到,他对倭国居然会如此心狠手辣。”
派人去教化倭国百姓,从根本上将这个曾企图对大唐不利的小小岛国,彻底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没有说话,只是直愣愣看着李世民。
说实在的,从隋朝时后期,倭国天皇便会每个几年便派遣唐使来中原,此事直到大唐立国之后也未曾断绝。
甚至可以说,在田村继任天皇之前,倭国与大唐的关系一度非常友好。
但是谁让倭国人选了田村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还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做天皇?
田村继任天皇之位不过短短五载,与大唐的关系却急转直下。
“陛下的意思是……”长孙无忌思忖着问道。
说实在的,长孙无忌对于程易提出来的事情,其实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与其留一个必须时时刻刻提防的祸患,远比彻底消灭一个国家来得更加麻烦。
不过,他并没有把这样的话说出来。
毕竟,为臣者与为君者,需要考虑的事情实在相差太多了。
“朕觉得,程易言之有理。”
李世民淡淡道。
作为已经相处了十数年,且对彼此有一定了解的一对君臣,甚至不用
长孙无忌直言,李世民就已经看穿了他的心思。
当然,长孙无忌也没想过要隐瞒什么。
“玄龄和克明呢?”
李世民又看向房玄龄与杜如晦。
“陛下,臣也以为程大将军此法甚好。”
房玄龄抢在杜如晦开口之前说道。
杜如晦眼神幽深看了眼房玄龄,半晌后才道:“陛下,断其根、灭其种,怕是难安民心。”
未免君臣之间生了嫌隙,李世民不愿亲自反驳杜如晦,于是果断给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
长孙无忌心中轻叹一声,而后缓缓开口。
“杜尚书此言差矣!”
闻言,杜如晦扭头看向说话的长孙无忌,脸上摆出“请指教”的表情。
长孙无忌缓缓吐出一口气,言道:“不知杜尚书可曾听过一句话?”
“什么?”
杜如晦不耻下问。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长孙无忌说道。
杜如晦先是一惊,不由细细咂摸这诗句中的深意。
随后,他面上浮现疑惑的神色,虽然体味出了句中深意,可他仍旧不解,这诗句与他们今日所说的事情,有什么干系。
“以倭国之覆灭,换我大唐百姓的安居乐业,孰轻孰重,杜尚书心中应当自有决断。”
长孙无忌眼神缥缈,双手背至身后,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杜如
晦沉默下来,片刻后,他终于长长叹了一声。
“敢问司徒,”杜如晦看向长孙无忌:“这诗句出自何人?”
“这句话,程大将军告诉冲儿,冲儿转述于我的。”
长孙无昂首挺胸道。
杜如晦:“……”
又不是你儿子做的诗,你摆出这副与有荣焉的样子做什么?
“陛下,臣想起来了,遗直也曾与臣说说起过这句诗!”
房玄龄恍然大悟道。
杜如晦:“……”
好,你们的儿子都在神策军,你们也很了不起行了吧?
杜如晦垂首沉思,不知道他现在把自己儿子送去神策军还来不来得及!
……
半个月后,大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