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大明武帝:开局召唤武神赵子龙> 第105章 “大明柱国”:高阳侯,孙承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章 “大明柱国”:高阳侯,孙承宗(1 / 2)

一代英主皇太极,雄才大略。

革旧迎新。

在建奴八旗的基础上面,又增设了汉军八旗,充实【盛州】的军力,为入主中原而做准备。

又依据大明官制,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加强了君主的至高地位。

继而又将当初拥立他的三大贝勒势力一一铲除,消灭,使得他的权势得到空前的强化。

又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独主政务。

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

一次次的变革,让【盛州】的国力渐渐的强盛起来。

他们打服了朝鲜李氏王朝。

又将蒙古林丹汗大败之。

回顾历史,纵然是苏成睿也不得不承认,建奴【盛州】部落,能够一统中原,也是有必然原因存在的。

初代君主努尔哈赤英明神武,于乱世之中,奋力打拼出一方基业,而他的后继子孙,如皇太极,多尔衮,又是雄才大略之辈,三代的努力和谋划,方才得以入主中原。

建国立朝。

之后,称霸中原三百多年。

不得不说,成功绝对不只是运气,还需要有自我的牺牲精神。

一代摄政王多尔衮,极具传奇色彩。

一代大盛的英主皇太极去世之后,在皇位的争夺战中,大皇子豪格和多尔衮互不相让,差点儿升级为

武力争斗。

为了【盛州】入主中原的霸业,最终他不得不放弃武力称帝,选择拥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为帝。

他作为摄政王,掌控大权。

他的牺牲,换来的是和平的皇权交替,从而保存了实力。

【太和殿】

早朝仍旧在继续

诸位文武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讨论着建奴入侵的解决方式。

有主战派的,有保守派的,还有人居然又提及“南迁”的。

大家各说各的,都有几分道理。

“皇上。”

“建奴乃是我大明的生死劲敌,如今他们胆敢兴兵来犯,臣愿意请命出征,荡平建奴,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臣愿立下军令状。”

一员老将军,突然出列,拱手,说道。

【高阳侯】孙承宗。

曾担任太傅。

文渊阁大学士。

此人可谓是大明的一方擎天柱石,护国功勋之人,居功至伟,曾经担任辽东督师,打造辽东防线,压得建奴喘不过气来。

只是可惜后来为阉党魏忠贤所构陷,不得不罢官归乡。

在建奴绕道蒙古威逼京师,攻打【高阳】时,他率家族老幼,抵抗建奴,最终家人大半战死。

如今,只有他和一个年迈的孙子以及残废的五子生活。

谓之曰:惨。

本来他在【高阳】生活,但是听闻闯贼东征京师之时,

就带着家人,进入京师,寻找继续报国的机会。

一代老将军,忠贞不二,誓死护国,当为明末的楷模也。

可叹。

崇祯皇帝昏聩无能,不能重用之,反而信任吴三桂、洪承畴、曹化淳这些【狼子野心】之辈,明亡,亦有他的缘故也。

“咦!”

“这是?”

“孙老太傅,他老人家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还来上朝。”

“如今他不辞辛苦的来京城,上朝请战出征,这分明就是想要为国尽忠。”

“只是他老人家年过六旬,再次披甲上阵,他能够吃得消吗?”

“听说数年前,建奴进犯高阳,他的家人亦在和建奴的战斗中,死了大半,七子折殁了六个,活下来的也成了残废。”

“此番老太傅亲自出征,怕是也有借机向建奴报仇的心思。”

“这般的血海深仇,的确是不能忘记的。”

一些朝臣们悄悄的议论起来。

“什么!”

一听到孙承宗老太傅的自告奋勇的“请战”,一边的苏成睿立马从龙椅上面跳了起来。

快步走下高台玉阶,来到了孙承宗的面前。

一个鞠躬大礼送上。

这是他最诚挚的感谢,亦是对老将军全家忠肝义胆之举的肯定。

他不能让大明的功勋们流血又流泪。

“老将军,请受成睿我的一拜。”

“我代表大明皇

室以及天下的百姓,感谢你为大明付出的一切。”

“大明不会忘记你。”

“大明的百姓们也不会忘记你。”

“你放心。”

“朕一定会好好考虑老将军你的提议,建奴所犯下的累累血债,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朕保证。”

苏成睿十分认真的看着眼前这一位忧国忧民的大明老将军,老太傅。

这是忠臣,能臣,亦是大功臣。

他从内心深处亦是十分的尊敬这些为大明出生入死的功臣,他们都是好样的,值得大明王朝歌颂其功绩。

大明不忘记他们。

“皇上!”

“你这样的大礼,臣是万万受不得的,您是君,我是臣,这些事情都是老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