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之中的利益是至上的,也是时刻在变化着的。随着这种利益的变化又带来了彼此关系上或微妙或巨大的改变,这也是商人行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天宝行”梁东家和“孚泰行”易东家曾经和“同文行”的潘启十分交好,甚至被公行内部人私下称之为“铁三角”,被人视为牢不可破的关系。
这不单因为“同文行”财大气粗实力雄厚,梁、易二位更看重潘启是公行总商的背景。总商的身份之所以被称之为“商总”,这是一个带有官方性质的称呼,在公行之内是说一不二的角色,不努力巴结着商总,许多好事就会被落在后头。
梁、易两位东家都是人精,深谙其中的利害关系,当然是不遗余力地追随在潘启的身边,在其面前表诚显忠,惟其马首是瞻。潘启当然对二位也是投桃报李,在诸多事务上都是关照有加,结果这些年来梁、易两位东家自然是比其他行商得到了不少额外的好处。
但这种“铁三角”关系的变化出现在潘启接下东印度公司那笔赔钱的生意之后,这时候梁东家和易东家发现了苗头有些不妙,具体表现在,他们真是小瞧了高尚阿谀奉承之能事,虽然高尚与潘启认识只有几个月的光景,可在公开场合好他似乎成了潘启的代言人一样,处处维护潘启的利益不说,每每也都是说到了潘启的心坎里去,很是得到了潘启的欢心。
高尚的这种能力让梁、易二位东家望尘莫及不说,也更是让他们妒忌眼红,他们也能感觉得到潘启渐渐地少了对他们的倚重,很多事情开始去和高尚私下商议去了。特别是高尚替潘启扛下那五百担生丝的赔钱买卖,而他们却是一个无动于衷的态度,在这件事情之后,梁、易二位也是感到潘启对他们冷落了下来,少了往日的亲近,彼此都是慢慢地在心里产生了芥蒂。
他们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纯如能一口气接下来那一千五百担的生丝,这让他们莫名惊讶,也让他们始料未及,他们想不明白纯如为什么要赔本来帮助潘启,要知道之前潘启是在公行之内的几件事情上故意为难过纯如的
,难道纯如就是为了改变潘启对她的态度,赔着本钱赚来潘启对她几句心存感激的吆喝声?
那如果真是这样,这“吆喝声”的成本也实在是太大了点吧!因为他们听说后来那批生丝换成了“七里丝”之后,纯如可是足足的赔上了五万两银子之巨,两位东家心里也是暗笑,纯如真是年轻不更事,莽撞非为、不计后果不说,也是大手大脚,不知生意的艰辛真谛。
无论纯如出于何种目的接下来这一千五百担生丝,梁、易两位都是知道,纯如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举动一定是会打动潘启的,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在危难之际雪中送炭出手相救不是谁都能做得出来的事情,何况纯如也真是实实在在地将事情做得很圆满。
梁、易两位东家通过剖析也是得出了结论:高尚的趋炎附势、曲意逢迎、掠美市恩的能力非自己所能及;纯如这样关键时刻拔刀相助、荣辱与共、义气千秋的巾帼本色自己又是做不到。那么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公行之内原有的利益关系被打破了平衡,自己与潘启“铁三角”的关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潘启来操纵维持,有纯如和高尚组成的一个新的三角关系,这其中,纯如和高尚相互斗争,而潘启利用利益的杠杆纵横捭阖,坐收渔利。
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之后,梁、易二人知道这种境况对自己是相当的不利,当然更是不甘心就这么轻易地被排除在了公行的核心圈子之外。可正在他们为此一筹莫展,处心积虑谋划不知从何处下手的时候,忽然间传来了“同文行”在供给洋商的货物中掺杂了劣质品的消息。这让二人听了是相当的兴奋,他们决心要在这件事情上好好大作一篇文章,所以也就出现了他们私会东印度公司代表亨利,并从中煽风点火破坏洋商与‘同文行’关系的那件事。
他们认为,潘家与先前的代表詹姆斯可谓是十几年如胶似漆的关系,风雨不透,任凭谁也是轻易不能打破的。但亨利则不同,亨利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正是茫然无措需要人抬举的时候,他们此时出手帮助亨利理清公行里
面的头绪,亨利必然也是对他们二位感恩戴德,这样无形中就抢得了先机。特别是在劣丝之事上再让潘启与亨利交恶,亨利以后在公行之内自然也就只能是依靠梁、易两家来运作,这无形之中削弱了潘启在洋商这方面的势力。还有,通过夸大化解决劣丝之事,让潘启丢尽颜面,日后他在公行之内的影响力也就自然会萎靡下来,这是一石二鸟一举两得的好谋划。
接下来将劣丝之事扩大化还可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分化纯如与潘启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和谐关系,让他们在猜忌和彼此在承担后果的过程中反目成仇,继而合作关系分崩离析。高尚这里也有同样的条件可加以利用,但梁、易二人却有另外一番想法,他们想将其暂时拉拢过来,为亨利劣丝之事上造势,更进一步地打击潘启。
但梁、易两位东家为什么不选择调和弥补与潘启关系之间裂痕,而是要处心积虑借题发挥,要置潘启于内外交困,山穷水尽的死地呢?
朝廷裁撤公行的日子已经是越来越近了,潘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