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大清丝商> 第二百一十七章苦果难食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七章苦果难食(1 / 2)

“天宝行”与“孚泰行”近来的动作也很是不小。

梁、易他们两家不单做丝绸、棉布、蔗糖的出口贸易,还做檀香、胡椒、锡的进口生意。为何他们两家无论是在公行里,还是在最近被解散的十三行,总是步调一致,保持着共进退的关系?这是因为两家有着姻亲的关系,梁东家和易东家两人是儿女亲家。

早在五年前,梁家的儿子娶了易家的女儿,从那时起,“天宝行”和“孚泰行”的生意几乎就是捆绑在一起做,只是这下年下来,他们的生意一直都是没有做大,这其中的原因要分析起来有很多,例如他们自认为在公行时一直受到“同文行”的排挤和打压等,可仔细想想,这与梁、易二人都是唯利是图,爱贪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做生意的习惯还是密不可分的。好在梁、易二人在经营上的想法都是一致的,或许在其它方面上也是彼此志向相投,所以,生意上虽然一直不温不火,但二人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争吵和分歧。

眼见着十三行被解散,梁、易二人心里乐开了花,这些年立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作威作福的总商终于都是没有了,无论是先前的潘启,还是后来居上的高尚,这些年来都好像是一座大山似的压在他们的头顶,让他们感觉喘不过气来,这回这样的大山终于是土崩瓦解了,他们扬眉吐气的日子也就到了!

这次,他们二人定下了“跨行”合作的发展计划,所谓的“跨行”,就是选择其他几家与自家“天宝行”、“孚泰行”生意上不沾边、利益上没有冲突的行商进行合作,这样做的最大好处,不是获得利益上的最大化,而是共享洋商关系、信息上的资源。

二人几番走动下来,分别与做棉花、茶叶、陶瓷的几个行商结成了同盟关系,随之也定下了规矩,有了关系好的洋商要彼此介绍结交,在做自己的生意时,也要力推力荐同盟行商的好名声和货物。梁、易两位东家希望按照这个模式运作下来之后,力求在这个同盟圈子里包揽下所有

与洋商的贸易。

滴水穿石,梁东家和易东家想,不出几年的光景下来,这个圈子在他们二人的带领下,必然会是在行商的贸易中遍地开花,而自家的生意也一定会是在行商中间成为一枝独秀,甚至一举超过“同文行”,独立鳌头也是有可能的。再有,这样一番作为下来,梁、易二人也是期许在无形之中,他们又建立起了一个小范围的“公行”,只是这个“公行”是由他们主导的,自己说了算,也尽可以尝一尝做“总商”带来的好处和滋味。

至于对待这个同盟圈子之外的行商,当然也包括潘启、高尚等人,梁、易二人现在尽可以置之不理了。他们也把“清威行”列为了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来看待,纯如的睿智与大气他们是领教过的,心里也是极为佩服的,并且纯如上次也是在帮了他们完成与东印度公司的那笔合同,而且也将那二千两银子的利润都如数给了他们。但他们认为,但生意归生意,事情也是一码归一码,如若日后碰到彼此的竞争,该怎么做还是要怎么做的。

十三行被裁撤,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亨利也成了香饽饽,成为了大家竞相拉拢的对象,这因为东印度公司与大清国的贸易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并且在每一个行业里的交易量都是最大的,有了与东印度公司的生意作保证,那滚滚财源自然也就来了。

还有一点,在进口贸易中,外来的紫檀木、象牙、珐琅、鼻烟、钟表、玻璃器、金银器、毛织品几乎都是通过东印度公司而来,这其中大部分供给了紫禁城里面,少部分进入到了那些达官显宦的手里。行商们想要得到这些外来的洋货,大多数只有从东印度公司才能得到,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尾两端,东印度公司都扮演了在贸易中的重要的角色,而亨利成为众行商眼中的香饽饽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亨利在十三行解散之前还要到各处行商那里拜码头,甚至有时候低声下气、低眉顺眼要和高尚、潘启、梁东家等人说小话?那是因为他有了

诸如生丝、丝绸、茶叶等等的贸易需求后,很多事情都要拿到十三行的台面上去讲,其中有哪一个行商想从中作梗,他的贸易都会进展的不顺利。而现在则不同了,哪里还需要出去求谁,在他东印度公司代表处的大门外面,行商们排着长队等着给他亨利报出低价求得生意呢!

梁、易二人现在肠子都是悔青了!悔不该当初在那不赚钱的2000担生丝合同中,一直拖着不给东印度公司供货,而给亨利留下了不讲诚信的坏印象,并在亨利的讨要催促中,多次让其吃闭门羹、坐冷板凳、受白眼,那日在“清威行”里言语也是对亨利多有不敬挖苦之词,从而将亨利彻底地得罪了!他们也是听说了,亨利已经是放出话来,只要他在大清国做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代表一天,“天宝行”和“孚泰行”就甭想着和他做生意。

梁、易在对待东印度公司这个问题上因为丢了西瓜拣芝麻而后悔,高尚这里同样也是懊恼不已,要知道,刚刚几日前,他刚从亨利这里敲诈来十万两银子,要说银子揣进了他高尚的腰包也算不亏,偏偏亨利给他的是烟土,而烟土又让潘福卖了之后卷款跑路了,最后闹得人财两空,里外都不是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