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南下的乌桓大军还有几天才能赶到易水,太史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好好布置一番了。
自己这一路南下的乌桓大军足足二十万,且均为骑兵。
如果采取正规的交战方式,自己或许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但是,如果对面的乌桓人发起了狠,不顾伤亡地冲击自己的大阵,那么自己的伤亡肯定不会少。
于是,太史慈就采取了半渡而击的方式。
并且,太史慈也没有想过一次性就把当面的这二十乌桓骑兵给吃了。
在太史慈的计划里,第一波他要吃掉对方一半,然后快速后撤,在章水再度迎接对方的到来。
在等待楼班大军到来的同时,第六军团也没有闲着。
对付集团骑兵,对于第六军团来说,仅仅需要两样东西。
一个就是强弓硬弩,这东西的对于现在第六军团士卒来说,那都不是事,弓弩对淮王军的士卒来说那是必须的装备。
至于另外一个就是路障了。
几排见到的木头路障,就能阻止对方骑兵的冲锋。
敌方如果强行冲锋,如雨的箭矢就会迎头撒来。
对于着甲率很低的乌桓骑兵来说,箭雨绝对是致命的。
如今在第六军团装备的强弓在抛射的情况下,最远没够射到一百五步(一步大约15米),而第六军团装备的强弩最大射程却能够达到三百步,这个射程都快赶上后世的步枪了。
当然了,在超过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弓弩也就失去了它们的准确性,但是在大规模的战场上,对于士卒来说,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准确性。
火力覆盖即可。
太史慈的计划就是在距离易水河岸三百步的地方,设立障碍,将战场控制在距离易水河三百步的地方。
太史慈要直接一口吃掉对方越过易水的骑兵。
建安六年七月二十日,中原大地正在忙着秋收。
然而也就是这一天,楼班难楼以及苏扑延的三部二十万人马已经齐聚易水北岸。
在易水河上,由汉人奴隶架设了二十座浮桥。
“太史将军,乌桓这是准备渡河了。”
在距离易水南岸不远处的一个山包上,太史慈带着他的几个副将在观看着整个战场。
“凌操将军,通知各部向前推进。”
为了避免被乌桓斥候发现,第六军团分批隐蔽在距离易水四五里的地方。
在这个植被覆盖率很高的时期,隐藏几万人还是很容易的。
这个时候,士卒们骑乘的战马都在他们更后方的营地里放着。
士卒们抬着鹿角慢慢向前易水靠近。
在距离易水大约五百步的时候,随着楼班一声令下,易水北岸的乌桓骑兵就开始踏上浮桥,向着南岸奔驰而来。
第六军团没有就此停下安放鹿角,而是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按照计划,他们需要将鹿角放到距离易水大约三百步的位置。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通过浮桥的乌桓骑兵并没有在南岸停留,而是以小队为单位向易水南岸撒了出去。
第六军团基层军官一看这情况,就赶紧加快了脚步。
看到漫天的铁甲士卒抬着鹿角向自己冲了过来,那些乌桓骑兵立马勒停了战马。
而在他们勒听战马的这个时间,第六军团的士卒已经在他们的面前摆放了好几层的鹿角。
摆放好鹿角之后,第六军团的士卒就快速摆开了阵型。
第一排,重盾手已经把四尺重盾立在地上,长矛手也就长达两丈的长矛架在重盾上。
在他们的后面,强弓重弩就位。
那些乌桓骑兵的愣神之间,第六军团已经摆好了阵型,等待对方的进攻。
很快就有反应过来的乌桓骑兵打马返回易水北岸。
“什么,太史慈的那个什么第六军团已经到了易水南岸了?”
楼班很是不可思议,这个时候他们不是都在抢收地里的庄稼吗?
难道他们忙乎了大半年的庄稼都不要了?
“哈哈哈”
楼班大笑了起来。
“难太史慈想给我来一个半渡而击?
也不怕把他给咽死!”
随即,楼班带着苏扑延和难楼上了易水北岸的一个小山坡,易水南岸的情况一目了然。
在他们前进的方向上,一条长约十里的防线矗立在易水南岸,就在那里等待着乌桓骑兵上去冲阵。
这条阵倒也不怎么厚实,也就十几个人的厚度。
只要戳穿这个这个阵,太史慈和他的七万大军就可以成为过去了。
然而,太史慈不知道他的这个阵很薄弱吗?
太史慈当然是知道的。
目前这个阵是很均匀地分布的。
但是,一旦乌桓骑兵进攻一开始,防守的阵型就会发生变化。
有敌人进攻的地方防御阵型就会变得后面厚实,没有敌人进攻的地方,防守自然也就更加薄弱了。
“太史将军,今天楼班要是头铁,一门心思想要攻破我们的这个大阵,他们这二十万大军都有可能撂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