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大明弃婴:从团宠到华夏一帝> 第126章 船中密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章 船中密谋(1 / 2)

具体说来是从鄱阳湖之战起,朱元璋和手下的将士们东征西讨。到现在算是彻底击败张士诚,几年时间里马不停蹄的奔波,过刀尖上舔血的日子。

朱元璋几年如一日,日日焦头烂额。如今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身边的人都在盛赞朱元璋的丰功伟业,而朱元璋现在心里唯一的念头是,回到应天,他娘的好好睡个舒服觉。

朱元璋留下几个得力的人在平江收拾残局,自己身边带着李善长和林遥几人,一队二百来名的护卫,轻装简从的回应天去。

现在的朱元璋手握半壁江山,睡个舒服觉对他来说应该不是什么奢望。来到长江边上,乘坐上秘密船只,一行人逆流而上,回应天去。

船舱里的李善长几人围坐在灯下小酌,常遇春眼皮子打架,懒洋洋的对李善长几人说:“咱们大事已成,以后金银财宝、美女娈童,受用不尽”

旁边的刘伯温却微笑着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说:“此言差矣,若说要享受眼前一时之乐,有这些也就够了”

常遇春听着一愣,这位刘伯温先生是他最喜欢也最讨厌的一个人。喜欢

的是满腹经纶韬略,神机妙算,每句话都非常有见地,没有不赞成的余地。

讨厌的当然是喜欢和他抬杠,他说的十句话里有七八句是要经过刘伯温的反驳纠正。

朱元璋握着酒杯笑笑说:“刘先生看来又有高见了,我洗耳恭听。阿胜,给几位先生斟酒。”

林遥端着酒壶,给大家杯子里满上。朱元璋悻悻的笑着准备聆听刘伯温的高论,旁边的李善长却接过话头说道:“刘先生所言甚至,实乃高见。”

朱元璋笑道:“既然是高见,就说出来,大家伙都受益受益。”

李善长问朱元璋:“虽然现在已经建立不世之功,以后可安享余生,富贵荣华,但在下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

刘伯温附和着李善长说道:“俗话说天无二日,当今天下,九州大乱,群雄并立。王爷虽然荡平江南。但若要高卧享受,眼下恐怕还不能够。”

朱元璋用知足常乐这些俗话俗理遮拦刘伯温的话,但是刘伯温和李善长你唱我和的唱起来。李善长给朱元璋敬一杯酒说道:“刘先生此言甚是,古人说的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行百里者半九十,

说的就是王爷你。”

刘伯温看李善长话说的入港,忙接口说:“眼下天下名义上还是鞑虏的天下,鞑虏岂会眼睁睁的看着王爷占去天下半壁而袖手不管?”

朱元璋喝着酒笑说:“那依两位先生之见,应该如何是好?”

李善长回头看看船舱里的几个侍从,摆摆手示意他们出去。他拿起桌上的一根筷子,在桌子上画着说:“眼下中原,关中、北方尚在元廷的掌握之中。”

林遥和韩林儿凑到桌子边观看,朱元璋也打起精神来,听李善长高论。李善长用筷子比划着说:“一一攻克,耗时费工。以我之见,趁着眼下王爷兵峰正锐,派遣一支大军,直取元大都。元朝中枢陷落,枝叶自然披靡。胡虏无百年之运,奉天改运,此其时也。”

林遥在旁边插话说:“不就是趁热打铁吗?”一句说说的朱元璋几人哈哈大笑起来。

朱元璋笑道:“他倒懂这个道理,但此事恐怕不像李先生说的这等容易吧?”

李善长又通观全局的给朱元璋分析起天下形势来。朱元璋听起来头头是道,自己受了很大的启发。

但是刘伯温在这一点上却不

同意李善长的谋划,对李善长说道:“李先生所见未确,眼下山东中州关中诸地,元军尚有百万之众。哪有这样出险行兵的?”

李善长听着笑道:“哦,那照刘先生所言,该如何才好?”

刘伯温也拿起一支筷子,在桌子上比划着说:“我的谋略却正好和李先生相反,所谓剪除枝叶,本根自仆。咱们大军先定苏北山东,以此作为应天的屏障。再取中原,古人所谓逐鹿中原就是这个意思。再取关中,剩下的元大都一处,恐怕能不攻自破。”

李善长听着没了言语,沉吟起来。朱元璋也是一位用兵的行家里手,听了李善长和刘伯温的话,心里盘算衡量起来。

李善长的策略是兵行险着,若是败了就一败涂地,若是胜了就一举成功。是奇招。

而刘伯温的策略收效较缓,旷日持久,但是没有风险,是稳招。

朱元璋权衡良久,觉得还是刘伯温的较为可取。天下事宁可先难后易,不可轻于一掷。

就在朱元璋做出权衡的时候,李善长抚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笑说:“果然刘先生棋高一筹,刘先生高见,我愧不能及。”

李善长

也已经权衡出两个策略那个更好,朱元璋和刘伯温、李善长三人相互看看对方,在船舱中发出一阵舒畅而悠长的哈哈大笑。这是奸雄间会心的笑。

朱元璋带着几分神叨叨的问刘伯温:“那依刘先生之间,下一步咱们就该挥师北上了?个中详情,还请刘先生不吝赐教。”

刘伯温笑吟吟的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酒,回头看看身边的林遥和韩林儿。他们这是要商讨机要之事,不能给林遥两人听见了。

朱元璋吩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