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不屑(1 / 2)

“大明朝想要继续发展,必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现在关于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的人才短缺,我们正是为大明朝效力的时候,所以更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在场的众人没有一个人说得出话来,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林遥现在口中所说的科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场面上的气氛弄了半天,林瑶还没有反应过来是这些人没有听得懂还是朱标先开口。

“阿胜,我们没有理解你所说的科学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个词好奇怪,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

林遥在心里一愣,忙活了一早上,光准备这些理论知识了,一下子竟然忘了这个最重要的事情。

既然要领导大家学习科学方面的知识,自然让让大家知道科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这个词听起来简单,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很容易的就能理解,但是解释起来却有一些困难,尤其是让这些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理论知识的古人们来想象。

为了让这些人更加容易地理解,林遥没有说出一些其他的词汇来解释科学,而是直接取了一个物理方面的实际来给大家说明。

“科学这个词很抽象,包括很多

领域,不过最重要的一点,学习了科学还是能够给咱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林遥把茶杯里面的茶倒出了一半,接着又把另一个茶杯装满。

把两个茶杯都是放到了一处用手指沾了些水,在茶杯口不断的转动,茶杯里面的水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大家仔细听这两个茶杯发出来的音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那个装水装的时候的杯子发出来的声音比较尖锐,而那个装满了水的茶杯,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

很快就有人说出了最重要的一个地方。

林遥顺着大家的话继续给大家解释这其中的原理。

“这其实在背后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水量少的振动的快,发生的声音越尖,水量多的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也就越低沉。”

解释完了,这一次在抬头看在场的众人,一时间在场众人的表情可以说是相当的复杂,有的人是恍然大悟的样子,也有人是将信将疑的样子,更有人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其中有一个露出不屑表情的人直接开口讽刺。

“难道公子所说的这些事情能够帮助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即使知

道了这件事情又能有什么用呢?倒不如多读几本圣贤书来提高自己内在的修养。”

“于仁,别这么说,公子所说的这些知识也可以在生活中有更大的用处,咱们学的那些理论也是为了能够在实际之中为大明朝效力。”

这个叫于仁的先生,年岁看上去不大,只有三十来岁的样子,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被一边的人拉了一下。

“这位先生,知识无论高低贵贱,文学知识能够够提高人的素养,也可以在朝廷之中用得上,理论知识也有它的用处,能够发明更多的东西来提高生产。”

“可是公子刚才提到的这件事情,我可是丝毫没有看到对于生产生活方面能够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那这可就是先生孤陋寡闻了,在农业生产之中种植水稻需要有一定的排水系统,而这样的排水系统安装好之后,就很难判断水底下是什么情况,通常情况下,农民都会通过敲击排水通道的木管,用声音的不同来判断水是否排出去。”

林遥一开口直接举出了一个农业方面的例子来进行回怼,让这个于仁一时间哑口无言。

可这还没有完,林遥的问题再次抛了过来,一

连串的问题砸向了于仁。

“先生博学多才,我这里还有几个问题,相信难不倒先生。”

“公子且说说。”

于仁满脸通红,气的站了起来,但是还不忘了恭敬的行礼。

“先生可知道早上的雾是如何形成的,又在什么时候会消散?”

于仁憋了半天没有说出来一句话,林遥又接着开始问。

“猪的油脂非常油腻,但为什么粘到了草木灰之后人在吸收就会变得十分的干净,连之前的油脂也没有了?”

于仁还是回答不上来一个字,紧接着林遥开始了最后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先生可知道之前京城里面我发明过的那个铅笔是个什么原理制成的?”

三个问题结束,于仁愣是没有回答出来,一个问题足以说明了林遥这些理论问题的实际应用性。

于仁坐不下去,刚才那个劝诫于仁的教书先生连忙站起来打了个圆场。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老夫子博学多才,还在用一生不断的周游全国,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作为瞻仰圣人的一辈,当然也应该用各种各样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个圆场打下来了之后,两人才一同又坐了下来。

“从刚才举出来的那几个意思可以见得在生活和生产之中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为了大明更好的发展,我建议全国的教学课程要全面发展。”

“公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我们这些人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突然要接受这么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