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些腰酸背痛?”
看到新生们连连点头,夏承安本来想笑,但一想到之前让他们大笑的原因,到底还是强行忍住了。
“训练跟学习一样,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刚才你们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人,成功让自己逼近了体能的极限。因此,短暂的休息过后,再次展开训练后肌肉酸痛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你们需要的不是继续休息,而是趁热打铁,争取把先前那个状态转化为你们的体能常态。”
“现在,让我们重温队列训练的第一课内容。立正,稍息,跨立……”
让学生们提高体能极限是趁热打铁,借助方才他们经历的震撼锤炼自身意志,何尝不是另一种趁热打铁。
新生们虽然身体感觉疲惫,但看到夏承安若无其事一板一眼向他们做着示范,同时锱铢必较地纠正他们的动作,一时间也将怕苦畏难的情绪抛之脑后,在夏承安的指导下,认真体会着每个动作的要领。
马克丶吐温说,人的思想是很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两个班的新生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短短半个小时,六十几人非但精确地掌握了每个动作的标准尺度,还在夏承安的专项训练中,将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将每个动作都做到了能让夏承安看得过眼的整齐划一。
这样的进步是夏承安都没有想到的。
在训练之前,他一直都将整齐划一这个最终的目标当成长期的任务。
因为在他们新兵连的时候,一班十二个人,在李爱军这样训练严苛的班长带领下,也是在训练第一天下午才有这样的效果。
必须得承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筛选出来的学生,基本素质方面可能比新兵连的那些人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乃至对口令的执行能力
,整体上同样不是新兵连的那些人能比得上的。
当然,这也跟此前宋明远和夏承安联手给他们上思想课有关系。
从操场上此起彼伏的老兵们的怒吼中夏承安就知道,他们的教学进度展开的肯定没有自己这么顺利。
夏承安同样知道,如果自己继续让这些新生们反复练习这三个动作,等到他们三分钟热度过后,训练速度又会跟其他新生保持一致。
既然打算趁热打铁,夏承安当然不会放过这学习的黄金时间。
再度向新生们下达了站军姿半小时的口令后,夏承安匆匆跑宋明远面前。
在夏承安脸上仔细观察了一番,见肿胀的部位已经渐渐消退,宋明远心里的自责这才稍稍缓解了几分。
“说吧,找我什么事?”
刚刚绕着操场转了一圈,将各班训练的情况尽收眼底的宋明远正准备找个无人看到的阴凉角落喝口水。被夏承安堵在这里,虽说嗓子干得冒烟,却依旧耐着性子主动问道。
“报告连长,我想加快训练进度。三个基础队列动作他们消化得很快,想要达到我们那个水准,需要的是水磨功夫。趁着他们训练态度积极,把转体动作也教了,后面等这股热情消退了,再慢慢打磨细节。”
听夏承安提出这样的请求,宋明远却格外犯难。
如果按照夏承安这样的搞法,未免有些囫囵吞枣的嫌疑。
宋明远很担心如果现有的训练没有吃透就贸然上新科目,很容易捡了西瓜丢了芝麻。一旦到时候验收不合格回过头重温现在的训练科目,反而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是其他老兵过来提出这样的请求,宋明远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
但既然面前站着的是夏承安,无论出于弥补先前的亏欠,还是出于培养夏承安的耐性,宋明远都必须给这个列兵一个机会。
“这样吧,我跟你过去,先验验你的班训练的成色。如果真能达到你讲的那种程度,只要能保证后续每天有一定的训练量,我可以考虑通过你的请求。”
虽说搞新生军训不弄那些考核指标之类的东西,但宋明远也不好太过糊弄。
他能理解夏承安与他们迥然不同的思想,也能理解夏承安迫不及待想要出成绩的心情,但所有的理解,都要建立在一定成绩的基础之上。
夏承安来时
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其实他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
以他在新兵连的经历,基本的队列动作,算上站军姿练体能,他们当初用了三天半。
李爱军对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是最主要的原因。
用那位当时活脱脱就是个冷面阎王的班长的话来讲,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打不扎实,楼修得再高再快,也逃不过“豆腐渣”三个字。
如今他的做法,显然就是在造一堆“豆腐渣”的架势。宋明远这样经验丰富的连长,只要脑子没有缺根弦,就绝对不会轻易同意。
只是他依旧抱着一丝侥幸,而这份侥幸也确实成了现实。
听到宋明远答应后,夏承安迫不及待地跟在这位上尉身后返回了自己的训练区域。
没有教官监督,身体感觉疲惫的新生们无一例外地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