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罪!"
"朕已经多次明令,所有难民都应受到善待。今日之事,你们竟敢如此凌辱他们,这是对朕命令的公然藐视,更是对人道的践踏!"宁霄声音如雷,严厉地斥责道。
"凡是敢在难民营地内仗势欺人,不论军官还是士兵,一律军法处置,明白了吗?"
"明白,陛下!"士兵们心有余悸地回应。
此时,营地内的难民们也都围了上来,看到宁霄如此正义,纷纷跪地磕头。
"多谢大乾皇帝,多谢陛下!"
宁霄微微一笑,招手示意他们起身。
"大乾皇朝以仁爱待人,你们既然已是大乾的百姓,就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记住,无论何时何地,仁爱与尊重都是大乾的根本。"
宁霄回到皇宫后,便召集了文武百官进入朝堂,氛围相比以往更加紧张。六部尚书与各路大臣都已就位,脸色各异。
"陛下,粮食库存告急,接连不断的难民涌入已经令大乾的仓储承压巨大。"尚书令李德儒率先开口,"属下建议,是时候限制难民的流入了。"
一阵低语在朝堂内响起,几个部门的负责人也都纷纷点头。
宁霄微微皱起了眉头,眼神在座的各位身上扫过,最后定格在陈望的身上。
"陈望,你有何看法?"宁霄问。
陈望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接收难民固然会让大乾的粮食出现一时的紧张,但这些难民中也不乏各种手艺人和知识分子。他们能带来一些大庆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与大乾互为补益。长期来看,对大乾将是利大于弊。"
宁霄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陈望言之有理。凡事都有两面,临时的困扰不可令人忽视长远的利益。今后,所有难民,不论其身份和技能如何,都要得到妥善安置。我会令有关部门加速审查和分配。"
"至于粮食问题,"宁霄的目光又转到了李德儒身上,"尚书令,以后每月要有详尽的报告。如果必要,我不介意开放皇家粮仓,保证百姓有口饭吃。"
李德儒低头答道:"是,陛下。"
宁霄又说:"还有,就是士兵对待难民的态度问题。凡是在难民营地内有不当行为的,不论身份,一律军法处置。这一点,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大乾立国以来,以仁爱待人,这一点不容玷污。"
全场官员立刻恭
声道:"遵旨!"
"好,朕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久。各部门速作准备,任重道远。大庆的技术与文化之美,必能与大乾共融,开创一片新天地。"宁霄站起身来,目光如炬。
官员们纷纷起身,拱手行礼,然后缓缓退出朝堂。
宁霄坐回龙椅,闭上了眼睛,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接下来面对的不仅仅是粮食和难民问题,还有大乾与大庆两国文化、技术、习俗的交融和碰撞。这一切都需要他作出明智的决策和精心的安排。
宁霄正在书房审阅文件,当王端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陛下,紧急军报!"王端眼神凝重。
宁霄将手中的羊皮纸放下,接过王端递过来的密函,破开蜡封仔细阅读。脸色随即凝重起来。
"大庆的二皇子竟然在夺取皇位后立即转而进攻大乾。"
王端担忧地说:"大庆虽然刚经历了皇位争夺,但他们是二品帝国,底蕴极为深厚,我担心大乾难以抵挡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击。"
宁霄沉吟了片刻,然后扶额长叹:"狐假虎威,当真是此理。那位二皇子利用大乾接纳难民而粮草有所消耗的时机发难
,可见其用心险恶。"
"陛下,我们该如何应对?"王端问。
"召集文武百官进入朝堂。"宁霄站了起来。
朝堂内,气氛比以往更为压抑。尚书、大臣、将领们全都聚集在一起,面色都带着不同程度的忧虑。
宁霄坐在龙椅上,一手握着朝堂内恭放的玉玺,另一手拿着刚刚传来的战报。他慢慢地放下了玉玺,扫了一眼全场。
"各位,大庆的二皇子已经集结大军,准备向大乾发起进攻。时间紧迫,我需要听到你们的意见。"
尚书令李德儒率先站起来:"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立即组织精锐部队去抵挡大庆军队的前进,同时派遣使者去与他们谈判,看看能否解决这场危机。"
"陛下,"陈望也站了起来,"大庆的二皇子胆敢这么嚣张地攻击大乾,必有其依仗。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场战争关系到大乾未来的命运,我建议临时征兵,同时启用皇家库存,全力以赴地应对即将来临的战争。"
宁霄听完两位的意见,目光逐一在座的各位身上扫过。最后,他点了点头。
"陈望的提议很有道理,大庆的军力虽强,但大乾非也
弱者。我们有责任、有决心保卫自己的国土和人民。"
宁霄站起身来,声音高亢:"各部门立即开始行动,我要全军准备好,随时可能面临战争。尚书令,你负责组织精锐部队和临时征兵。陈望,你负责调配物资和粮食,同时准备好战争所需的一切。"
各大臣纷纷起身,齐声应道:"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