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萧扬思虑之时,考试开始。
宋源威风凛凛地站在考场中央,宣布了今年的考题:【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这一句出自礼记·大学,也是这本书中极为有名的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执政者行道有方,得到民心,国家便会安稳;但若是失去民心也会失去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这个句子在场考生虽然无一不是熟读于心,但是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结合大宋国情,加以精确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政治理念与政治意见的话,是很明显不能够过关的。
但若是不得其意,只是空谈一堆看似利国利民,但实际上却根本无法执行的想法,便会被狠狠地刷下来,故而十分考验考生的对大宋政治的正确认知。
这题目就是那种看似有什么想法都能写进里面,但是如果不得要领,便很有可能全盘皆空,满篇废纸的命题。
如若真是这样,那么皇帝虽然求才若渴,年
年科举,但也是宁缺毋滥。
选中的官员,一定是有真才实干的人才,那些只会纸上谈兵不结合实际的,通通筛掉。
萧扬早在读大学的时候,便已沉溺于历朝历代保存下来的状元文章。
在博物馆的空闲生活中又浸了数年,早已摸透了古代帝皇的心思,更是清楚知道皇帝到底想看什么样的文章。
于是在周围众人还在冥思苦想之际,萧扬拿起毛笔,没有半分犹豫。
如果此时有人在旁观看的话,一定会讶异于萧扬此时的状态。
他整个人激情万分,行文像落花般轻盈,又如流水般细腻。
行笔力透纸背,透过那苍劲的一笔一画,似乎能看到萧扬的万丈激情与远大抱负。
未时刚过,萧扬的文章已经写完了,他停下笔,舒缓了一下酸痛的手腕,然后掏出一个窝窝头,啃上了。
这一篇文章,他写得行云流水,没有一丝迟滞。
这得益于他在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还有对那三年乡试题
目的理解与浸染,毫无疑问,这是一篇状元水准的文章。
“马上就要考完了,萧扬,你以前受的气,我往后要通通讨回来!”此时的萧扬心中无限感慨。
他拿起旁边贡院提供的水壶,几口水把口中的窝窝头送下肚。
然后开始在脑海中检索着第二部分——试帖诗,应该用哪一首更为合适。
比起第一部分的精巧,试帖诗就古板多了。
乡试一律使用五言八律,格律要求极其严格,规则众多,所以显得非常的死板。
萧扬并不想在这里多费功夫,于是在历代状元所写的试帖诗中,选出一首,提笔着墨便写在了纸上。
“交卷。”
萧扬请求监考官过来封卷,声音不大,但是考场十分安静,声音传到了所有考生的耳中。
答完了?这么快?
所有考生都愣住了,望向萧扬这边。
此时,考生大多仍在挠头苦思,只有部分人在俯首落笔,但大多看起来都不太好,身旁有着几张带着墨迹
的纸,想必是废稿。
就是坐在主考官的座位上的宋源,也是压抑不住的震惊。
大宋国史以来,从未有过这么快就交卷的人。
如果不是与萧扬有过交谈,他甚至怀疑这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可是乡试,你好歹写个二稿三稿再交啊。
宋源把思绪从混乱中拉扯回来,而后示意萧扬身旁的监考官把萧扬的答卷封好。
萧扬无视掉身后士子鄙夷的目光,大步走出考场。
今天他的心情大好,等到放榜的那一天,定让那些鄙夷的眼神通通变成嫉妒。
萧扬走出贡院时,第一个迎上来的就是强子。
他迎上来就问:“姑爷你怎么这么快出来了?是考完了还是什么?”
看着心中不安的强子,萧扬安抚道:“你放心,这次乡试,已经是十拿九稳了。走吧,我饿了,回去吃点东西。”
就在萧扬回到家,喝着小米粥的时候,萧扬半天就走出考场的消息,在京城里疯传。
传着传着竟然变成了
,赵家赘婿半天时间憋不出一个屁来,交了一张白卷之后,被考官赶出了考场。
萧扬的名字,再一次传遍了京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京都第一笑话,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谈资。
仿佛只要一谈起赵家的废物赘婿来,就会使得空气快活起来。
现在即使是赵家的下人,也是议论纷纷,看向萧扬的眼神仿佛在看狗屎一样。
“居然交白卷被考官赶出来了,这是什么样的废物,才会蠢成这样啊。”
“就是就是,不知道我家小姐招谁惹谁了,摊上这么一个废物。”
强子匆忙跑到萧扬身前问道:“姑爷,外面传您交白卷都传疯了,赵少爷等人还叫嚷着,说要打断您的腿。”
萧扬不紧不慢的回答:“打断我腿?要是敢的话,他早就来了,乡试期间袭击考生可不是小罪。”
“倒是你,陪我去一趟天鸿楼,如何?”
萧扬晃了晃手中的一封信件,“那监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