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找到并回收无人机的残骸后,徐天峰、林兰和齐杨的任务并未结束。随着他们深入探索密林,更多未知的挑战逐渐显现。热带雨林的复杂地形和多变的天气条件,让他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正当他们准备返回营地的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热带暴雨迫使他们寻找临时的避难所。雨水猛烈地倾泻而下,视线受限,行动变得异常困难。“我们得找个地方躲避这场雨。”徐天峰说,他的声音几乎被雨声淹没。
林兰和齐杨点头同意,他们三人快速地在附近寻找可以避雨的地点。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大岩石下的空间,足够他们暂时避雨。尽管环境潮湿且不舒适,但足以让他们等待暴雨过去。
在这段强制停留的时间里,他们检查了回收的无人机部件,讨论如何防止未来类似的技术故障。徐天峰拿出损坏的部分,仔细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无人机的防水设计,以及增强其对极端天气的耐受性。”
林兰则关注于如何保护敏感的数据设备。“我们需要更可靠的数据备份方案,在探险过程中实时同步数据到云端或其他储存设备,这样即便设备损坏,数据也不会丢失。”
齐杨则检查了通讯设备和其他生存装备,确保在林中更长时间的停留也能保持联系。“我们应该考虑增加便携式卫星电话作为应急通讯手段,这样在手机信号不佳的区域也能保证通讯畅通。”
通过这次不期而遇的挑战,团队意识到他们需要对装备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以适应探险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极端条件。这场雨虽然暂时阻碍了他们的行动,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随着雨声逐渐减弱,三人准备继续他们的旅程,带着新的设备知识和对自然力量更深的尊重。随着暴雨的停歇,徐天峰、林兰和齐杨重新启程,继续他们的探险。地面湿滑,雨后的土壤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整个森林仿佛被洗涤过一般,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在穿行密林时,林兰注意到了一些不寻常的植物痕迹。“看这里,这些植物的叶片边缘有特别的咬痕,不像是普通动物的食痕。”她弯下身子,仔细观察,并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现象。
齐杨加入观察,他指出这些咬痕可能属于某种罕见或未被发现的小型哺乳动物。“这可能是一个重要发现,我们应该收集一些样本,并试图找到更多证据。”他提议,开始在周围的地面和树木上寻找类似的迹象。
徐天峰则利用手持的环境传感器来测量这一区域的湿度、温度和土壤的ph值,希望这些数据能提供额外的信息,辅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环境数据可能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这种动物会选择在这里活动。”
在继续前行的过程中,团队意外发现了一条小动物的踪迹,显然是刚刚形成的。跟踪这些踪迹,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水坑,水坑边上的泥土中有清晰的脚印和拖曳痕迹。
“这个区域似乎是某种动物的活动范围。”徐天峰说,同时注意到水坑中反射的一些不同寻常的颜色,“我们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水生植物或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