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各城门守军立刻打开城门,想走的随时可以走,不想走的留下与本官一起围剿张献忠!”见众人犹豫,袁继咸开始下令。
左良玉麾下兵马组成结构十分复杂。
最多的是大明官军,剩下的人当中有张献忠的降兵,也有李自成的降兵。
还有河南、湖广一带的地主武装。他们依附在左良玉麾下,表面上看是官军,实则是私人武装。
这些人用好了还行,用不好会在背后给他一刀。
片刻之后,有人问道:“袁大人,之前我等奉左良玉的命令劫掠百姓和漕运船只,朝廷打算如何处理?”
“之前的事错在左良玉,现在他已经被本官处决,尔等过往之罪朝廷既往不咎。”
“但是”袁继咸话锋一转,“我袁继咸是大明总督,手下的兵是官兵,绝不允许你们再次做出劫掠之事。”
“如果做不到,请离开这里,我袁继咸用不起!”
诸将互相看了看,有几个人快速站到袁继咸身边,并做出一副警戒的姿态。
他们的态度很明显:保护袁继咸,继续给朝廷效力。
有人带头后,其他人纷纷开始表态。
在场的高级将领中,有七成站在了袁继咸身边。剩下的三成将领表情凝重的站在原地,想走却不敢走。
袁继咸继续说道:“诸位,本官言出即行!在明天日出前,本官不会离开武昌府衙一步,也不会下达任何命令,想走的随时可以走。”
有了这句保证,剩下的三成将领转身就走。
他们不信任袁继咸!
左良玉的下场让他们害怕之余感到心寒。
“请袁大人下令,属下愿将这些投敌叛国之人尽数擒。”那些将领刚离开,有人站出来说道。
袁继咸缓缓摇头:“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本官说到做到。”
“可是朝堂上那些文官若是知道此事,袁大人恐怕自身难保啊!”一个明军将领脸上写满了担忧。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在大明朝带兵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朝堂上的文官不管领兵武将有什么困难,只要出兵慢了,打了败仗,或者说没能按照那帮文官的想法打仗,统统弹劾。
轻则戴罪立功,重则砍头治罪。
如果袁继咸私自放这些人走的事被朝堂上的人知道了,后果可想而知。
袁继咸满不在乎:“大不了一死,又有何惧?”
在众将佩服的眼神中,袁继咸将目光放到左良玉父子的尸体上。
他站起身来到尸体旁边。
看着曾经的挚友,袁继咸心中纵有千言万语,此时此刻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左良玉戎马一生,辽东,陕西,山西,河南,湖广都有过他的身影。
他打过建奴,碰过蒙古人,与张献忠李自成都交过手。
如果他从被封平南伯的那一刻起兵勤王,或许此时的他已经被封侯了。
但
世间没有如果二字。
左良玉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为了筹集军饷,他将整个城的女眷抓起来,卖到秦淮河上换钱。
这是官军该做的事?
他找楚王要军饷,楚王不给。
左良玉直接纵兵劫掠,在南昌烧杀抢掠二十余天。
这更不是官军!
袁继咸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伤感。
沉默许久之后,他从怀里摸出一锭银子,对附近的一个明军将领说道:“麻烦帮忙置办两副棺材,将左良玉父子好生安葬。”
“他们是陛下钦点的犯人,袁大人此举”
“论公,他们是该死;论私交,我是左良玉的好友,应该安葬他们。此事前因后果皆由我一人承担,你们无需多心。”
“袁大人有情有义,我等佩服!若是陛下怪罪下来,我等愿与大人共担此责!”十几个将领同时抱拳拱手。
袁继咸苦笑着摇摇头,现在已经是五月上旬!大明朝三条战线,他是最不起眼的一条。
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根本无暇顾及他。
“明日一早开始请点兵马,筹集粮草,等水患过后与本官一起兵发岳阳!”
站在袁继咸身边的将领一个个面露难色
“怎么了?”袁继咸不解。
“袁大人,没钱!之前劫掠的钱财已经挥霍了六七成,守城没有问题,若想出城作战,还需要再筹备一些钱粮。”
这
袁继咸看着京师方向,心中祈祷:陛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肯定有解决此事的办法。
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师乾清宫内,崇祯正在斟酌报纸上的内容。
“皇爷,关辽登津水师总兵黄蜚,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郑芝龙携子郑森在殿外求见。”王承恩的生意在殿门外响起。
嗯?
“快让他们进来!”崇祯放下手中的报纸,略显激动。
一方面是大明水师终于聚齐了,另一方面是即将见到历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南明三大柱石之一的郑成功。
此时还没有郑成功这个名字,他本名叫郑森,历史上是被隆武帝赐姓为朱,并赐名为成功。
“是皇爷!”王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