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拍卖行就注册在浦东原来的盛华公司所在地,成立后就积极筹备首场拍卖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文物挑选和整理也基本完毕,挑选出一部分物品,印制了精美的画册。准备拍卖。
为了消化普通文物,拍卖行还专门开了个文物商店,出售出水文物。给那些想收藏的普通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买到真品的地方。很快在附近就自发形成了一个文物交易市场。
首届“盛华”水下文物专题拍卖会隆重开拍,吸引了全国乃至港澳的众多买家,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买家也赶过来参加拍卖,拍卖会举行了两天,拍出文物3000多件,一些东南亚风格的文物,据考证曾是王室用品,拍卖出的价格也出乎预料。最终总成交金额达到7亿多元。盛华拍卖行一举跻身大拍卖行的行列。
文物商店也销售火爆,这里的文物保真,很多文物贩子甚至将这里作为了批发的地方,大批的购买,几天时间就销售4亿多元。文物市场也被规范管理起来,摊位租金也收了1000多万元。
依托网络,盛华文物商店开辟了网上商店,盛华网上拍卖行还推出网上限时拍,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一周时间网上成交额就达到2000多万元。
打捞船的人员,萧强给他们放假了两个月。休息一段时间后大家就打听下一站到哪里去寻宝。萧强把目光转向南海,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南海就有3000多艘沉船,如果我们不去打捞,就白白便宜了那些外来者。
英国人麦克哈彻,号称全世界最成功的盗宝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南海非法打捞50艘古代沉船,盗走上百万件瓷器和文物。
为了提高价格,他将大部分瓷器销毁,剩下的进行公开拍卖,累计获利上亿美元!
面对麦克哈彻的盗宝行为,我国为何不加以阻止呢?
1940年麦克哈彻出生于英国,是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孤儿。小时候的他爱看探险类的小说,也梦想成为一名职业探险家,像主角一样找到宝藏成为亿万富翁。
麦克哈彻在30岁那年,和几个同伴移居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这里是早期移民建立的港口城市,外贸、工业和农业都非常发达。
他和同伴开了一家打捞公司,专门替政府和私人打捞军舰或商船,生活虽然过得还算凑合,但离他的梦想相去甚远。
1980年的一天,他在报纸看到菲律宾渔民捕鱼时捞出瓷器,地点在菲律宾海域的一个小岛附近。
麦克哈彻敏锐想到,这个地点肯定有古代沉船,而且船上还有不少瓷器,他急忙组织队伍赶往现场进行打捞,果然捞出22万多件瓷器,这些瓷器一共卖了几百万美元。
打捞一艘沉船就成为百万富翁,这让麦克哈彻打开新的大门,他决定成为一名职业寻宝人,专门在我国南海打捞古代沉船。
海里寻宝无异于大海捞针,搜寻几年也没有任何收获。麦克哈彻并没有气馁,而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并不专业。
他花重金打造了一支考古队伍,专门研究古代航海图和海难事故,还购买专业设备和聘请潜水员。
先由考古人员推算大概沉船位置,再由潜水员下水确定准确位置,最后用大型打捞船打捞上岸。
专业化的分工让效率倍增,到了2001年,麦克哈彻累计打捞50艘沉船,也让他成为最传奇的寻宝人物。
但麦克哈彻在考古界却声名狼藉,甚至被我国视为水下考古的敌人!
1984年,麦克哈彻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馆找到一条沉船信息,这艘船叫“海尔德玛尔森”号,在1752年从南京开往荷兰,因此在国内也叫“南京号”。
南京号在1752年1月3日沉没,地点在赤道线上的一块暗礁附近。档案馆保存了南京号的货物清单,总共239万件瓷器、3116吨茶叶、147块金器,另外还有丝绸、漆器、香料、木料等等。
麦克哈彻大喜,这可是一单大活儿,他通过航线很快确定南京号大体位置,经过一年的搜寻打捞,终于在我国南海将南京号打捞上来。船体和大部分货物已经腐蚀,只有瓷器和金器等金属完整保留。
从沉船的位置来看,南京号应当属于我国所有,麦克哈彻无权处理船上的物品。
他悄悄将南京号拖到公海藏匿,直接宣称这是在公海找到的,而且是无人认领的古代沉船,按照国际海洋公约,这种沉船将归打捞人所有。
麦克哈彻等于是钻了一个空子,于是他大张旗鼓的运走南京号上20多万件瓷器和45公斤金器,1986年4月底,在荷兰首都进行公开拍卖。
我国文物局想阻止这场拍卖会,但当时国内没有关于海洋文物的保护法律,而在国际海洋公约和各国法律也找不到依据。
国家文物局只好派出两名专家前往拍卖会,他们总共携带了3万美元,但他们一件瓷器也没有买回来,因为每件瓷器的拍卖价都超过了预估价的10倍!
拍卖会共举行了三天,16万件瓷器和45公斤金器全部卖出,麦克哈彻共获利2000万美元!
剩下近8万件瓷器去哪了呢?答案是被麦克哈彻当众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