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一援一疆情> 第17章 制度创新,医疗新生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制度创新,医疗新生(1 / 3)

王院长放下手中的文件,示意李秀梅坐下:“李医生,你这段时间在基层义诊,辛苦了!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王院长,我这段时间走访了不少地方,发现很多偏远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依然很严重。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仅仅靠我们医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李秀梅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我认为,应该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医疗体系!”

王院长愣了一下,随即示意李秀梅继续说下去。

“首先,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我建议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李秀梅顿了顿,接着说,“其次,要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选派优秀医生到基层进行轮岗交流,同时也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还有,要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很多偏远地区的群众,因为经济困难,看不起病,这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李秀梅一口气说出了自己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王院长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

他知道,李秀梅说的这些,正是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小李,你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要想改变新疆医疗现状,确实需要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王院长感慨道,“但是,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从长计议。”

“我知道,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李秀梅说,“我已经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改革方案,希望您能帮我转交给相关部门。”

王院长接过方案,郑重地点了点头:“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力争取!”

接下来的几天,王院长为了这份医疗改革方案四处奔走。

他多次找到政府相关部门,详细阐述了新疆医疗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必须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王院长语气坚定,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新疆医疗事业的责任和担当……

政府官员们认真听取了王院长的汇报,他们深知医疗改革的重要性,然而……“王院长,你反映的情况,我们都清楚,也理解。这份改革方案很有见地,我们原则上是支持的。”

一位主管财政的官员说道,“但是,你也知道,新疆地域辽阔,百业待兴,财政资金十分有限,各个部门都需要支持,医疗改革所需的资金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其他几位官员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资金分配的问题,会议室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王院长虽然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这些话,心里还是不免有些失望。

他知道,这场改革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跋涉。

王院长回到医院后,将会议情况如实告诉了李秀梅。

李秀梅听完,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她明白,改革的阻力不仅来自观念,更来自现实的困境。

“看来,仅仅依靠上级支持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争取更广泛的支持!”李秀梅喃喃自语。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第二天,李秀梅找到王院长,提出了一个建议:“王院长,我想组织一次座谈会,邀请一些当地群众代表来医院,听听他们对医疗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王院长有些犹豫:“群众代表?他们能懂什么医疗改革?”

“正因为他们是医疗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意见才更加宝贵!我们要让政府看到,医疗改革不是我们医院一家的事,而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李秀梅语气坚定地说。

王院长被李秀梅的热情和决心所打动,最终同意了她的提议。

座谈会如期举行,来自不同乡镇、不同民族的群众代表齐聚一堂。

他们中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牧民,还有的是普通的农民。

李秀梅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医疗改革方案,并认真倾听着每一位代表的发言。

“我们村离医院太远,看病要走几十公里山路,要是遇到急病,就只能在家等死了!”一位维吾尔族老汉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

“我们牧民一年到头都在草原上放牧,根本没时间去医院看病,要是能有个流动医疗队定期来就好了!”一位年轻的哈萨克族小伙子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我儿子去年得了重病,为了给他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要是能把医疗费用降下来就好了!”一位汉族妇女说到动情处,忍不住哭了起来……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声声真切的诉求,深深地触动了李秀梅的心。

她更加坚信,这场医疗改革势在必行!

座谈会结束后,李秀梅将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并附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递交给了王院长……

“这份报告,我会亲自送到政府领导手中!”王院长紧紧握着李秀梅的手,眼中充满了希望的光芒。

王院长没有食言,他亲自将李秀梅整理的报告递交到了政府领导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