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其他类型>石刻风云> 第54章 劝降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劝降(1 / 2)

诸葛无悔因成功斡旋,联合大理与南宋共同抗击蒙古,被余玠保举为昌州太守,上任以来,一直忙于招兵买马,筹集军粮。他还命令龙水军械坊大量打制刀械,并秘密让技师实验研发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以期在未来的战场上出奇制胜。

一日,有属下来报:“大人,城门外有一人说是您的故交,给了您一封信请求拜访。大人见是不见?”

无悔拆开信,快速看完,道:“怎么是他?去城墙上,看他有何话说”

刘来人是忽必烈帐下大将张镇,本是金国人,金亡后投奔到孟珙麾下,镇守四川时屡立战功多次晋升,却不想遭同僚妒忌排挤,心灰意冷投降了忽必烈。曾因受伤问药于诸葛无悔,因谈话投缘,二人逐渐熟悉了。

近日,蒙哥重新启用了忽必烈,计划攻下大理后,南北夹击,灭掉南宋。刘镇深知诸葛无悔之才,向忽必烈建议招降诸葛无悔,征得忽必烈同意后,他决定亲自前往昌州,劝说诸葛无悔归降。

刘镇轻车简从,缓缓来到昌州城下。他抬头望着这座坚固的城池,心中感慨万千。曾经,他也为南宋守护着这样的城池,可如今,却站在了对立面。

城墙上,诸葛无悔神色凝重地看着城下的刘镇。他早就听闻刘镇已投忽必烈,心中对他既有惋惜,又有警惕。

“诸葛太守,别来无恙啊!” 刘镇高声喊道。

诸葛无悔微微皱眉,“刘将军,你如今已是忽必烈的人,来我昌州何事?”

刘镇微微一笑,“诸葛太守,你我曾一同为南宋效力,如今南宋气数已尽,你又何必苦苦坚守呢?不如归降忽必烈大王,共创大业。”

诸葛无悔怒目而视,“刘镇,你身为南宋将领,却背叛国家,如今还有脸来劝我投降?我诸葛无悔生是南宋人,死是南宋鬼,绝不背叛国家。”

刘镇叹了口气,“诸葛太守,你又何必如此固执呢?南宋朝廷腐朽不堪,小人当道,贤能忠诚如余玠,最终又能得到什么呢?理宗昏君,只配为忽必烈大王提夜壶。”

诸葛无悔坚定地说道:“我为的不是朝廷,而是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我若投降,百姓将遭受更大的苦难。”

刘镇沉默片刻,继续说道:“忽必烈雄才大略,他若得了天下,必定会善待百姓。你又何必为了一个注定灭亡的朝廷,而让百姓受苦呢?”

诸葛无悔冷笑一声,“刘镇,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你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先叛金后叛宋,你以为我会像你一样吗?”

刘整的脸色通红,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诸葛太守,你误会我了。我也是被逼无奈。在南宋,我屡立战功,却备受猜忌和排挤。我在那里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

诸葛无悔不为所动,“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你既然选择了背叛,就不要再找借口。我是不会投降的。”

刘镇见劝说无果,心中有些恼怒。但他也知道,诸葛无悔是一个忠直之人,不会轻易被说服。他决定暂时作罢,但他相信,形势的逼迫会让诸葛无悔归降的。

然而,由于余玠的遭遇,很多意志本不坚定的南宋将领,选择了投降蒙古,在忽必烈的麾下,逐渐聚集一批能征善战汉人的汉人将军。忽必烈用汉人的治国之道,任用汉人中的能人,所向披靡,最终一统天下。

而理宗,能用之人乏善可陈。余玠的副手程逢辰因无法协调蜀地蜀帅与非蜀帅的矛盾而不能支撑局面,当元军屡屡进犯四川时,很多城池再度失守。

仓促之间,理宗任命余晦担任四川制置使,并担任司农少卿、四川宣谕使,可谓把军政大权全部交付给予了他。

余晦一路游山玩水,历时许久才赴四川上任。

由于余晦才能平庸,威望不高,对四川当地民情事务都很生疏,却掌管四川的军政大权,当地的老百姓和军队都人心惶惶。

阆中都统王惟忠是余玠的得力干将,本是余晦的同乡,与几位部下在营帐中商议军事。

提及新上任的四川制置使余晦,王惟忠眉头微皱,不屑地说道:“那余晦,不过是靠关系上位之人,才能平庸至极,如何能担当如此重任?”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轻蔑,嘴角微微下撇,语气中尽是对余晦的不满。

部下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此话还是莫要提及,以免惹来麻烦。” 王惟忠却大手一挥,豪迈地说:“吾等为国家出生入死,岂能惧那无能之辈?他余晦若有真本事,吾自当敬重,可如今看来,他不过是个草包。”

终有与王惟忠有仇怨的小人,为了巴结,把王惟忠的话告知了余晦。余晦的眼神中闪烁着阴狠的光芒,他咬着牙说道:“王惟忠,你竟敢小瞧我,我定要让你付出代价。”

不久后,阆州失守。余晦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立刻串通陈大方、丁大全等官员,精心编织了一系列罪名,上书弹劾王惟忠。余晦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言辞阴险毒辣,将王惟忠描述成一个不忠不义之徒。

“王惟忠顶冒补官,任阆州都统,丧师庇叛、遣援迟缓。此等罪人,若不严惩,何以正国法,何以安民心?” 余晦的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