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科幻灵异>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130章 江城困境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 江城困境(2 / 3)

接通知林甲就行了。

晚上九点的航班,从现在起到飞机起飞留给江城方面的时间最多也就两个小时,这还是建立在饭局安排在机场边上的前提下。

实在是没有多少时间拐弯抹角。

当然和对陈元光这个人的了解来看,对方肯定也喜欢你足够直接坦诚。

真诚从来都是必杀技。

“知道,我毕业那年身边有同学去了东风集团工作。”

“那就好,我接着说,一直到24年,东风集团都是我们营业收入最高的企业,比中建三局和宝钢、武钢合并之后的宝武收入都要更高。

从25年开始就不行了,因为东风汽车由合资和自主组成,合资是以油车为主的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

而利润主要是来自合资品牌,过去几年的形势就是合资品牌存活空间不断被挤压。

新能源车在不断挤压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本田和日产这种本身就不强势的油车品牌面临的挤压就更严重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甚至我可以这样说,东风旗下这些油车还能存活下来的唯一原因就是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不给企业,给消费者,23年开始我们给东风旗下汽车补贴,单车补贴最高可以有9万元。

很明显补贴到了这几年是很难再持续下去的,土地财政收入持续下滑,补贴规模一年比一年下降,消费者热情也在迅速下降。

东风销量最好的车型已经变成了风神,依靠网约车撑起东风汽车的销量。

随着无人驾驶出租车对网约车行业的冲击,这很有可能成为压垮东风的最后一根稻草。

东风我们可以不保,可以逼它进行市场化转型,可以裁员,合资品牌一直在裁员,可以缩减规模,它已经不是莪们收入排名第一的企业了,但汽车产业链我们没有办法不保。

这涉及到一万七千家企业,涉及到上百万的就业人口。”

这些都太容易理解了。

江城汽车产业的困境,背后本质是合资品牌的困境,当东大消费者集体抛弃合资品牌的时候,东风活不下去太容易理解了。

东大的汽车产业这些年实际上是在走上坡路,东南亚和部分南美、非洲市场都在被东大产的汽车攻陷。

江城汽车产业沦为今天这样,没能享受到红利,是因为红利被合肥、渝都、申海和柳州给吃了,它和羊城都属于在这一轮洗牌中被逼到淘汰边缘的城市。

很明显,在起步的时候,江城的工业底子要远强于合肥。

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合肥在工业上把江城远远甩出去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合肥投出了像蔚来这样的品牌,即便是传统油车行业里,奇瑞的发展也要远超东风。

在10年的时候,国内只有六家千亿规模的汽车企业,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广汽和长安。

东风排名第三,总营收高达3658亿,妥妥的巨无霸,手握雪铁龙、日产和本田三个合资品牌。

到了23年的时候,东风营收4000亿,和10年比起来基本可以说没有差别,而奇瑞营收迅速攀升到了3150亿,单纯论利润的话,奇瑞利润47.16亿,东风倒亏了27.72亿。

抛开合肥投资蔚来成功,单纯看过去有的企业,也能明显看出两边的差距。

要是把合肥这些年在新兴产业投资上的成绩,那双方的差距会更加明显。

江城拥有深厚底蕴,而合肥则在后面不断追赶。

很明显,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江城的汽车产业已经被合肥给超越了,而且这种超越很有可能是长期性质的。

“元光,我不怕丢人,我毫不掩饰江城的汽车产业在当今局面下的落后。

可以这么说,江城的汽车产业已经失去了20到30万这个市场,甚至也在逐渐失去10到20万这个市场,我们的竞争力只局限在10万以下的网约车市场。

网约车行业,我们又很难和比亚迪、上汽五菱这些厂商竞争。

江城的汽车产业每况愈下。

我去年去参观了蔚来在合肥建的智慧工厂,他们的超级工厂非常先进。

最新的工厂从前端接到订单,到后端整车下线只要10天,这对我们来说难以想象。

我那个时候就下定决心,江城也要有同级别的超级工厂。

当然我相信你们和大众一起搞的超级工厂,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有什么江城能做的,你尽管提。”

工业是什么,工业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在2023年的时候徽省的汽车产量就已经跃居全国第二了,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跃居中西部第一。全国1/5的光伏组件、1/7的锂电池、1/8的新能源汽车是徽省制造。

市场增量有限,你的增长超过了市场增量,那这增长哪来,肯定有人的蛋糕被你给抢走了。

“书记,坦率讲,我其实不干涉Space的具体经营,我对汽车产业是没有太多概念的。

但因为我还是做了点相关功课,他们每次的报告我都会看,所以你刚刚提到的很多东西我或多或少还是知道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