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一年(1393年)四月十八日,清晨。
科技研究所办公楼,一楼研究、探讨、辩论等多功能会议室内。
有一个张超长方型会议桌,靠门这一面墙还有一块巨大的黑板。
此时朱英、李景隆等小弟、专家、老师傅们挤满了这个会议室,甚至还有人在旁边站着。
黑板上挂着朱英加班加点改良版的铁制宝船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的复刻扩大版。
研究室所长陶成道手拿一支教鞭,指着黑板上挂着的图纸问道:“诸位,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尽管上前来畅所欲言。”
点点就是没人走过去提出问题。
一身道士装的陶成道等了一会还见没人开口,感觉面子有点过不去,再次开口:“诸位你们上学的时候不是都学过吗?又是高材生,怎么现在哑巴了?老刘你们是老师傅要不你先来说说?”
被点名的老者一脸怯场的模样连连对着陶成道摇头。
少时,一名专家走上前接过陶成道手中的教鞭指着舰岛对着众人大声的开口道。
“殿下、诸位同僚,我认为这个舰楼应往后移,这样铁舰船可在前面加一个巨型舰炮。”
随即指向船体后方,“诸位,我们若是用蒸汽机驱动的话船体后方会沉重许多,在船体上层甲板加一同重量巨炮的话正好抵消这个后重力。”
这时另一名专家走上前反驳道:“不不,老方你说的不对,这个问题好解决。”
随即转过身,“诸位,难点在于在建造时能精确的算出各模块部件的重量?还有组装时所增加的重量,若是建造完成后浮力如何测算?
殿下,我个人建议既然用模块化建造,那么我们就先做出一个缩小比例的小舰船来实验,然后再通过模型数据来建造实体。”
旁边座位上的一人声援道:“李兄说得不错,我认同李兄的话。”
一小会功夫一些有自己意见的也都出声反驳,各说各的意见。连一些造船的老师傅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整个大会议室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朱英也加入其中。
李景隆、徐膺绪等几个小弟听了一会如同天书,没多久就坐在位置上打瞌睡。
午时三刻,有了初步改良意见后朱英开始安排各项工作。
“诸位,本殿下现在开始安排各个小组的对应工作。现在新造船厂已经完工许久,时间宝贵,我们不能在拖延,方华你负责做一个十米大小的模型实时反馈实验数据。”
“李腾,在得到方华的数据后,你负责建造船底板模组,现在不必等他数据,先去钢铁厂生产相应钢材、钢板。”
“王卓,你负责蒸汽机的加工。”
“张星,你负责重新绘制新图纸”
花了一刻钟分配后,朱英又对这群老师傅们开口:“老刘师傅、老李师傅你们一定要带那些有责任心的工匠们去学习使用电焊机,去拿那些坦克生产的边角料来练习焊接,
一定要短时间内掌握这门技术,而且要得技术过关!为了你们学习电焊,我会让电厂给船坞再加装一组专用电线,你们都要好好努力。”
众人齐声行礼回答:“是,殿下。”
交代完后朱英叫醒李景隆等小弟离开会议室。
(ps:不想描写什么是高压、低压、电压、电流、变电、电阻等等,写出来繁琐又不会有人真喜欢看这些,所以各位大大理解下,就当是万能电什么用电设备都可以用。)
次日,龙江造船厂内一个巨大的船坞中一群专家、匠人开始做准备工作。
钢铁舰船建造出来可不容易,难度比宝船都要难数倍甚至数百倍。
在这种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从开始建造到下水都要数年时间,还只是下水时间还不算测试期的时间。
一番清理后,一群老师傅亲自带匠人用废铁、边角料开始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电焊机,
一时间火花、惊叫声在船坞里响起,慢慢的大家开始不再抵触电焊,手拿焊枪和面罩开始认真学习。
晚饭后,专家们又开始培训匠人们相关知识,朱英要他们不仅要能写会算同样还要掌握电焊技能,大匠们还好他们本就要会计算,新工匠们每天晚上都得硬着头皮学习,当然是钞能力的加持,不然谁都扛不住。
永乐一年(1393年)八月十三日,中午。
朱英带着李景隆、徐膺绪等小弟们坐上人力三轮车向工业园的卷烟厂而去,心心念念之物终于可以来上一口了。
烟草本是郑和的无意之举,结果看到烟叶后朱英才花大功夫种植,也亏朱英穿越前见过并帮村民收割过,不然就放在他面前也不知道烟叶是什么东西。
不是他们不想开车去,是现在京城内的马车少了许多,被大量的自行车、三轮车取代,开车有时候还不如自行车、三轮车方便。
朱英有能力和技术建造蒸汽公交车,但现在很多街道还达不到公交车的行驶载客条件,倒是长途班车(蒸汽卡车)已经开始在周边的州府试运行。
由于跨江大桥技术没有完善,火车轨道的铺设只是南下,没有北上。
工业园区现在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