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多礼!”
话音刚落,汪雄目光转向城外的孙启等人,神威凛冽,冷冷地注视着他们。
“你们闯皇城,意欲何为?”
“回上神,晚辈……”
孙启数百年的修为心境,瞬间土崩瓦解,一向在朝堂上游刃有余的他,一时半会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身后的百官宗亲、供奉的高人们个个惶恐不安,躬身低头,不敢多言,心中暗自将亮王的列祖列宗埋怨了个遍。
这时,姜思博向前一步,恭敬开口:“启禀上神,我等听闻陛下即将登基,特地结队前来献上贺礼!”
“没错没错!”
孙启连忙接话:“我们是专程来恭贺新君,并献上礼物的。”
“上神,吴泾承天受命,必将成为大统继承者。”
“你这人不懂尊卑,怎可直呼陛下名讳?”
“我们进宫,正是为了声援陛下!”
“陛下,我们可是您最忠实的臣子啊!”
众人争先恐后地解释,指天发誓绝非来捣乱,是真心实意支持陛下登上皇位。
汪雄用神力审视众人后,语调平缓:“若真如此,便正大光明地由正门晋见,这般气势,我还以为你们要造反呢!”
“上神说得对,是我们失礼了。”
孙启连忙道歉,遁入宫门旁,向守卫交代后,静候吴泾的召见。
其他人纷纷效仿,严格按照晋见皇帝的礼仪,丝毫不敢僭越。
汪雄心中霎时涌起得意之色,这次公开亮相,虽略有瑕疵,但尚可圈可点。
正当他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吴桐的声音冷不丁在耳畔响起。
“道友可戏耍够了?还望移步保卫司,与老夫共探道法玄妙。”
“呵呵,本座忽记家中丹炉焰未熄,他日必定登门求教。”
汪雄言罢,足踏神光,瞬间没入天际。
武圣昔日能胜陆子刑一筹,汪雄如今连神力尚未驾驭纯熟,哪敢轻易以身犯险,若成神之日即陨落,岂非沦为笑柄。
吴桐目送汪雄离去,既未阻拦,也未罢免吴泾。
朝野上下见状,当即领悟武圣默许了吴泾之晋升,纷纷上书劝进。
九月九,重阳佳节。
向监正亲定此日,慎重其事,虔诚占卜。
九九归真,元气初始,万物更生,万事皆宜!
晨光初照。
吴泾于太庙祭奠先祖,继而换上明黄龙袍,踏上皇城之巅,祈福苍生。
仓促上任的礼部尚书靳南,宣读先皇遗诏及新君登基圣旨,毕恭毕敬退至一旁。
宫门外,
文武百官跪伏一片,五体投地,大呼万岁。
礼毕,按官阶高低依次入宫。
明政殿内。
庆明帝吴泾坐镇龙椅,手抚两侧龙首扶手,仍觉一切如梦似幻。
如此便为帝王?
似乎并未有何不同寻常之感!
殿中百官心态各异,或满怀期待,或暗自窃喜,或忐忑不安。
新君登基,总有人命运波折,一则立威,二则为亲信腾挪空间。
吴大伴依然立于龙椅之下,群臣之间,见双方静默相对,上前一步,尖声喝道。
“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庆明帝闻声回神,神色一凛,目光逐一掠过下方百官。
“臣有本启奏!”
内阁首辅孙启躬身道:“微臣年迈力衰,难以承担首辅之位,恳请陛下允准致仕归田。”
庆明帝答曰:“孙卿自承露年间入主内阁,历经四朝,国之栋梁,朕需卿继续辅政。”
孙启一听,心口的大石悄然落地,身家性命算是保住了,不必重蹈何家的覆辙。
一时之间,泪水涟涟,满心感激无以言表。
“陛下的洪恩厚德,微臣永志不忘,只是微臣年岁已高,精力不复当年……”
历经三次恳辞,庆明帝终于应允孙启致仕归田。
“
朕初登大宝,诸多政务尚未熟练,爱卿可有心中人选,能襄助朕处理国事?”
“陛下,方大人深耕朝堂30余载,无所不通,堪当首辅重任。而礼部尚书靳大人,名声在外,有圣人之誉,适宜入阁担任宰相。”
“准奏!”
庆明帝即位后的第一道旨意,就此下达。
朝堂之上,百官皆无异议,内阁一位离职、一位晋升,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是为靳南铺展前程之路。
待靳南熟稔朝中诸事,首辅之位非他莫属。
君臣协力,朝廷大权自然稳握手中。
大尧王朝,自今日起,迎接着它的新主!
新皇登基,诏告四海。
燕京的封锁终于解除,久困的百姓们又开始忙碌起来。
一个月的足不出户,不知有多少人挨不过饥饿,街巷中的流浪者与乞丐似乎一夜之间消失了。
官员们比百姓更为忙碌,皇权更迭之际正是良机,谁都想挤到皇帝跟前成为红人,若能攀附得当,说不定就能平步青云。
而在燕京之中,有一处比那些谋求前程的官员更加热闹非凡的地方,人潮汹涌,摩肩接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