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的传统武家而言,知行就相当于他们的命脉。为了一块知行地,别说是已经分家的兄弟,就算是亲身父子都会刀兵相向。
最后,还是秀家看不下去,叫停了俩人的争执作出决定“你们不用再争了,官兵卫说的不错,在军略上的经验他确实比你要丰富一些。
因此我决定将泉乡之地交给你,你以泉乡为本据城继续向北探索。千岁川以东地区多沼泽,开荒有些困难。
但是据我所知他们已经在泉乡西北新建舞鹤、东北修建有山田西南有松浦三个定居点。其中山田、松浦都是本家武士经营的,我允许你支配他们俩人,方便行事。”
在虾夷地,城与定居点之间分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以居民人数进行划分。
定居点内包括阿依努人在内固定居民人数超过1200人的定居点才能被称为城,而不满1200人的定居点只能被称为殖民点。
为了防风抗寒,防止野兽和野人侵袭,即便是人数再少的定居点也修建有围墙,领主或者代管武士居住在城中心围起来的院落中。
这样的建筑结构是日本鲜有存在的。
日本的城类似于欧洲的城堡,与城下的村落是分离的,他们通常将把城下町围起来的结构成为总构。
总构的建筑方式通常是利用外围挖掘壕沟的土垒起一座2米左右土磊,其上以屏板或者直接用树枝组成的木墙充当掩体。
这种简易的城墙,在中国的定义大致相当于行军打仗两军对垒之时,修筑的半永久营寨外墙。可就是这样一座在中国绝对算不上城墙的建筑,在日本却成了极为罕见的城防结构。
是因为日本人土台式的筑成方式与其天然冲突吗?显然不是。
其实日本在历史上是出现过中式城墙的,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奈良的平安京就是由城墙的,根据推测,应该有十三米左右。
即便是建在山上的基肄城、建在海边的大野城,外围都有一圈突兀的夯土城墙,特别是基肄城,墙体环山而建,配合山体平台可以形成高效的防守交叉火力。
之所以后来这种城墙被抛弃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穷和乱。
作为中央的朝廷由于地方太乱造不了城墙,地方土豪由于太穷也造不了城墙,住在山里的土豪可以把山挖成要塞一辈子不用担心中央打过来,而住在平地上的土豪就只能堆起一层土垒把自己的家在人造山上,所谓平城。
但是日本人明没有放弃建在总构的想法,当大名势力扩充到一定程度之后,其核心据点会形成一定的环聚效应。
城下町的居民相比较乡下的土民更具有经济价值,那么保护城下町居民就显得有必要了。因此无论的小田园城、骏府城等城都修筑有夯土总构,只是根据各家实力不同,总构强度也不尽相同。
但是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城池都是地区性的中心城,而在虾夷地,好几遍是几百人的定居点都会被当地民众修筑城墙,这种城墙在冬季是刀看不夸火烧不起,与石制城不遑多让的程度。
听到秀家对自己安排的浮田宗胜微微欠身,表示接受了这个任命,最后没有被安排的自然只有宇喜多秀伊了。
“北见确实比不上石狩、日高,但是北见的开拓是最容易的,因为当地的阿依努人数最少,需要的困难相对容易一些。
据我所知目前在北见只有一座定居点,那我就讲富美城交给你管理。我知道你的家底并不厚实,是在做中最少的。(3000石)
我会给你配属极为旗本武士与你一同前去,另外你还可以向宇喜多太宰殿借一些武士,想来应该不难。”
宇喜多诠家是家内为数不多知道秀家在开拓虾夷的武士。
作为宇喜多家一门核心人物,秀家对于诠家是极其信任的,秀伊带着自己的命令向他借人,秀家相信他会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挑选出一些嘴严行事谨慎的武士交给秀伊行动。
在分配完三人的势力范围后,秀家又从后面掏出三本小册子交给他们,正是秀家最初给玄珠编写的《虾夷攻略手册》。
“回去之后仔细阅读,体会其中奥妙,出发之前还是要交还给我的。等到了虾夷玄珠城,玄珠师范会专门给你们教学一二,让你们明白虾夷地方如何才能有效快速的开拓领地,如何和当地阿依努人共存。”
“我给你们的优待与旁人无异,凡是开拓的领地全部算入你们的功勋中去,届时虾夷定国分封之时,开拓领的7成全部算入你们的知行,只需上交3成即可。
回去之后准备的家臣队伍务必精明干练,不要太过臃肿。所有人记得多带铁炮及弹药,到了虾夷非常有用。”
“我每年迁移到虾夷的日本百姓人数不多,所有你们一定要利用好当地的阿依努人口,让他们与我们充分融合,为本家效力。
当然虾夷地区接下来还是会有移民的,不过都是朝鲜人,他们也将是你们领内耕种的主要百姓。与你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