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平洋西岸乱成一团的时候,太平洋东岸人们的平静生活暂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阿诺威从加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工作会是这么......单调。 只是单调而已,并不是很无聊。每天的工作内容对他来说都是既有趣又充实的,只不过全都是在重复。 在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早晨,他和往常一样开上自己的电动汽车,买完早饭之后离开汉福德的公寓行驶在240号州立公路上,这是每天去实验室上班的必经之路。 这条路的最高限速是60le每小时,也就是96公里每小时,但是他通常都开到一百多迈,毕竟路上基本上没人,除了去某个大科学装置上班的人为了通勤开的车之外不会有愣头青在这片荒郊野岭里面乱撞的。 而且这个鬼地方也没有警察,更不可能有监控,所以所有人都超速。 五月的西海岸晴空万里,虽然现在正值初夏,但是由于落基山脉的中段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这块距离大海只有三百多公里的大平原上并没有绿草抽芽,从空中看去整个视野中仍然充满了浑厚的深棕色。 阿诺威还挺适应这片干燥的荒原的,毕竟南加州的地中海气候在夏天和这里也差不多,唯一让他不舒服的点是这地方没有in-n-out(加利福尼亚特产的连锁快餐店),想要吃汉堡配薯条只能去金拱门或者汉堡王。 嘿,咱老洛杉矶的爷,早晨起来就是这么一出,那讲究的就是一个地道。 不过这里倒是有墨西哥菜,所以还能将就,想到这他啃了一口手里的Burrito,这种墨西哥煎饼果子里面卷的是米饭,妥妥的碳水炸弹。 每天都能在沙漠里面飙个车还是非常爽的,想到这他回忆起洛杉矶动不动就堵个几十公里根本高速不起来的所谓高速公路,又使劲踩了一脚油门,或者严格地说应该是电门。 一边吃东西一边开车,还大幅度超速,这属于是典型的危险驾驶了,被抓到可能直接吊销驾照甚至进局子坐几天。不过戈壁滩里面反正也没人管,就随便开吧。 更何况这破路他从入职以来就不知道开了多少遍了,闭着眼都能摸到目的地。 他的目的地是与这片单调荒原格格不入的两条长长的白色圆筒,它们相交出来了一个巨大的直角,就像在大地上凭空出现的坐标系一样,将视野严格地切割成了四个部分,而两条坐标轴相交的直角顶点则是实验室的所在地。 这个长相奇特的大型建筑的名字叫做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简称LIGO。 这座实验室和三千公里外另一座建在墨西哥湾附近的引力波天文台前几年刚刚一起因为正式发现了引力波而举世闻名,当然这个功劳并不全都是它们自己的,除了本地实验室的科学家之外,全世界还有大量的机构参与了相关的研究。 不过诺贝尔奖只颁发给了设计和建造LIGO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这倒也无可非议。 阿诺威和往常一样把车停在了自己的专属停车位充上电,两口吃完了手里的卷饼之后他刷开门禁卡,走进突兀地矗立在空无一物的地平线上的一排大楼中的一栋,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他走进办公室,这是一个不大却整洁的房间,墙上密密麻麻贴着一列显示屏实时记录着这座大科学装置各处的状态,屋子的正前方是一块巨大的投影屏,展示着整座实验室的核心:激光干涉仪。 引力波通俗来说,就是空间本身的涟漪。任何带质量的物体不论大小轻重在其呈加速度运动时都会在时空中激荡起涟漪,并从它产生的位置向外传播。 只不过我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宏观物体质量都太小了,产生的加速度也不够,所以生活中是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的。 2015年首次观测到的引力波是两座中子星合并所产生的,而201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那次,观测到的引力波则是来源于黑洞的合并。不论是中子星还是黑洞都是质量巨大的天体,所以它们产生的重力波动才能穿透漫长空间,给这颗宇宙角落的蓝色行星带来极其细微的扰动。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空间本身产生了剧烈的畸变,不过这种假设有点反科学了。 阿诺威检查了一下今天早上的数据,和昨天一样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宇宙一片祥和,并没有新的黑洞或者中子星死於非命。 有时候他也会觉得有点后悔,作为一个从小学开始就在私立学校接受了十二年精英教育的人上人,他本可以去华尔街挣大钱;次一点也能至少当个律师或者医生,过着别人羡慕不来的生活。事实上他的父亲就是医生,当初非常希望他子承父业。 如果没有为科学的“高大上”所着迷的话,他肯定是不会走上科研这条路的。中学时尚在懵懂的他被各种各样听起来就很有逼格的科学名词深深吸引,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座独木桥。 后来就算他对真正的科研有所了解,知道实际上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帅之后还是没有改换方向,毕竟幼小心灵中的种子一旦发芽很容易变成一生的理想。 脉冲星!双体黑洞!引力坍缩!伽马射线暴!宇宙大爆炸!听起来多么炫酷! 而研究它们的工作说白了就是每天盯着电脑屏幕看数据而已。 这个时候实验室大门后面闪出来一个年轻的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