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0章 叛乱(1 / 2)

“叛乱?”济尔哈朗听到这两个字后整个人直接懵了,“怎麽可能?”

“千真万确,末将亲眼看到城墙上插着大明国旗!”探马快速说道。

“没道理啊,”济尔哈朗还是不信。

因为他实在想不出谁能掀起叛乱。

首先肯定不是腾机特。

腾机特被放归后他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并立刻将其召至中军帐亲自询问事情的原委。

腾机特表示为了能活着回来,他是假意归顺明军,实则还是心向大清。

济尔哈朗当然不会轻易腾机特的话。

大敌当前,谨慎为上。

为了防止腾机特假戏真做,他将腾机特和所部兵马全都调到中军,和八旗兵混在一起。

锦州城内没有腾机特的一兵一卒。

所以掀起叛乱的绝不是腾机特。

其次也不是朝鲜兵。

他虽然将朝鲜兵从东线调到锦州城附近驻防,但这些朝鲜兵全都在城外,不曾进入城池一步。

那会是谁呢?

带着这个疑问,济尔哈朗走出中军帐,看向东边。

锦州城就在他东面的三里之外。

可是由於距离太远,他看不清具体的情形,只能看到远处城墙的轮廓。

“备马,本王要去近处查看情况。”济尔哈朗吩咐。

“是。”亲兵立刻牵来战马,与济尔哈朗一起离开营地前往锦州城。

锦州城大约始建於辽初。

《辽史》记载:辽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设临海军节度使以镇守之。

洪武二十四年。

时任指挥使曹凤即在旧城原址修建了一座砖城。

成化十二年,对城池进行了扩建。

天启七年四月,袁崇焕上奏请求修缮城池。

崇祯元年七月,锦州城修建完毕。

修建之後的锦州城周长约八里,城高约两丈,形状若盘,俗称盘城。

城有四门,分别是东面的宁远门,南面的永安们,西面的广顺门和北面的镇北门。

门上有城楼,内设瓮城,易守难攻。

另外在锦州城的东面还有一座瓮城,叫关厢小城。

城池全长不到四里,高一丈半。

崇祯十五年三月八日,粮尽援绝的祖大寿在这里投降了满清。

祖大寿的投降不但意味着松锦之战的彻底结束,同时也宣告明军关外部队几乎损失殆尽。

济尔哈朗一行人很快来到锦州城附近。

在距离城池一里左㱏时,带路的探马勒停战马。

“为何不前了?”济尔哈朗冷着脸问。

“再往前,末将怕王爷遇到危险。”探马回答。

“有狗屁的危险,”济尔哈朗没好气的说道:“为了对付明军,本王把锦州城所有的火炮全都搬到了城外。城上之人想要偷袭的话,只能用弓箭偷袭!别说弓箭射不到一里之外,就算能也伤不到本王。”

探马尴尬地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走,”济尔哈朗带头冲向锦州城。

在距离锦州城墙百步左㱏时,一行人停了下来。

济尔哈朗拿出千里眼向城墙上看去,发现城墙上果然插着一面大明国旗。

这面旗很怪。

在他的认知里,旗帜遇风时会展开飘动。

这面旗虽然展开了,但并不飘动,而是固定在空中一动不动。

“这旗...”济尔哈朗指着旗帜,满脑袋问号。

“回王爷,这应该是一面纸旗。插旗的人怕纸旗被风刮烂,於是将旗帜四边用竹竿固定,所以看起来有些怪。”

“原来如此!”济尔哈朗恍然大悟。

他正要再次查看时,一个八旗探马快速来到他身边,“王爷,末将在城外发现了绑有纸条的箭矢,上面写着城中汉民叛乱,请朝廷立刻派兵平叛。”

探马说罢将手里的纸条连同箭矢一并递到济尔哈朗手中。

济尔哈朗接过纸条仔细查看。

上面的字用满语书写,字迹略显潦草,但笔迹清晰。

“城墙的人怎麽说?”济尔哈朗问。

“他们什麽也没说,我们的人一靠近,他们就放箭。”探马回答。

济尔哈朗拿起千里眼再次看向城墙,表情愈发严肃。

种种迹象表明,叛乱是真的。

他在前面和明军浴血奋战,城中的百姓竟然趁机叛乱。

可怜他数万大军,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济尔哈朗本想发怒,但转念一想又收起了怒火。

深究起来的话,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抵御明军渡河,他不但将城中的火炮搬到城外使用,还将锦州城大部分守军调到城外参与防守,只在城中留了一些老弱病残把守城门。

这给了城中叛军可乘之机。

於是,叛乱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立刻朝城中喊话,现在打开城门本王既往不咎。如果继续负隅顽抗,本王攻入城中後会屠城!”济尔哈朗下令。

传话的士兵刚走到城下,就被城上的箭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