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红楼之不一样的琏二爷> 第十一章 风起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风起(1 / 2)

随着贾母的晕倒,今日的这场精彩纷呈的‘百岁宴’便也就此戛然而止了。贾府此时没有心思招待客人,众人也都纷纷识趣的告辞离去了。  过一会众人都各自回府之后,所谓的“含玉而生’,就会在京城勋贵中广为传播以后开来,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  更有那碎嘴爱看笑话之人,更是会暗中派人,将今日之事给传扬到民间市井之中。  为避尊者讳,想必今日宴会之上的‘主角’,贾家及王子腾等人,会被一位位民间奇才,以他们为原型,编成一个个市井闲谈吧!  今日,贾母忽然晕倒,无论是和原因,王子腾也不好在呆下去了,不然就成了威逼过甚了,便面色难看地携妻子女眷回府去了。  正可谓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想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两府的关系都会很僵。  而随着宾客的各归其府,便也意味着王子腾和王夫人就此吃下这口暗亏。  贾母院子内。  此时的贾琏等一干人等正焦急的在院中等候着。  “嘎—吱!”  一道颇为暗沉的推门声响起,随后一个带着一口黑色木箱的老者走了出来,紧随其后的是一名贾母的丫鬟,她出来后便顺手把房门关了起来。  看着老者出来,一旁的贾家众人纷纷将目光看了过来,眼神之中,满是焦急!  “老封君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一时有些肝火上涌,直冲脑府,我这里有两道方子,上面的这张需要文火慢炖,一次熬制半個时辰,一天一服,  下面的这张,则是开胃的,如果老妇人连续两日都食欲不振,那便在煎制此方,这副药到是要慎重,如无必要,不可乱吃。”  说罢,这位老太医将手中的两张方子,递给了一旁离他最近的贾政手里,随后在众人的感谢下离开了。  值得一提的是,老太医拒绝了赖大递上去的20两碎银,正当贾政露出欣赏目光之时,这位老太医却又十分自然的接过赦大老爷塞到他箱盖上的一张纸票。  贾琏的眼力极好,虽然二者速度极快,但他还是很清楚的看到了一百两这三个大字。  ——  太和殿!  “……直至史老封君昏迷,在场众人这才纷纷告退,而北静王则是在走之前,派人去太医署请了赵老太医过去,老太医刚刚回宫,史老封君确是有些气急攻心之像!”  听完戴权的汇报,元平帝只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随后便继续处理起了案几之上的折子来。  见此,戴权也并未再有所动作,只静静的侍立站在一旁,默默的等待着。  好半晌,元平帝处理完了最后一个奏折,便顺手拿起了一旁的茶盏喝了起来。  “王子腾这次是吃了个哑巴亏啊!”  蓦的,一道淡淡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戴权连忙恭身回应道:  “陛下所言甚是!那贾家今日之做范确是有些破罐子破摔之像,王节度使一时之间没有准备,失了方寸也是正常的。”  元平帝放下茶盏,只看了戴权一眼,便见戴权微微咳嗽了一声,随后便有一个小太监端着一道托盘走了过来。  戴权上前接过茶盏,随后快步送至元平帝的案几之上,他的手很稳,期间没有一滴洒落到外面。然后顺手拿起之前的那个已经空了的茶盏,随后回归原地,  将手中茶盏放到了一旁躬着身的小太监,手中的托盘上面之后,便再度轻咳一声,示意小太监可以退下了。  “那贾恩候今日到是颇有些当年的几分风彩了。”  冷不丁,元平帝突然感叹起今日贾赦的行为,语气中隐隐带有丝调侃。  这句话,戴权可不敢乱接,毕竟贾赦那件事,也算的上是一个禁忌了。  “你这老货,总是这般无趣,算了!另外拟旨吧!这次秋猎,凡勋贵之家,必须派出一名嫡子参加,朕,要好好的看看这群未来的‘国之栋梁’,弓马是否娴熟,有没有丢了他们祖上的那份武勇。”  随着元平帝的话音落下,戴权的眼神顿时严肃了起来,他默默的走到了身后的一个小案几旁边,正坐了下去,随后打开案几上的一份帛书,开始书写了起来。  “代善公呐……”  元平帝低声呢喃了一声,每当涉及贾家,他总是下意识的忆起在那个夜晚,那个只手挽天倾,孤身退‘万’军,勤王保驾,宛如擎天玉柱一般的身影。  他是皇帝,一国之君,按理来说,因为身份差距,他不会真心的去推崇一个人,可皇帝也是一个人,也有少年热血之时。潜邸时,他的偶像正是彼时打败了外族寇边的小荣国公贾代善。  那时的他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皇子,根本不敢去窥视太子的宝座,最大的梦想也就是成为像小荣国公一样保家卫国的英雄,如此方才为大丈夫。  这也是,他继位之后放过了贾赦的原因。  后来继位之后,发现好大喜功的太上皇,留下了太多的烂摊子:冗官严重,兵营虚报,苛捐杂税,水利废弃,边军少饷。  少年之时,他曾在一次赈灾之时,被流民裹挟了半年之久,方才知何为官逼民反,何为分层剥削,何为‘易子而食’!  后来,继位之后骨子里好战的他,被逼成了一个‘文皇帝’,他不想再有少年时那些惨事发生,他开始励精图治,他以民为本。  终于在他的努力下,朝政一改太上皇时期的晦盲否塞,国力也开始蒸蒸日上了起来。  然大庾朝已经很久没有大小荣国公那样的贤良将帅了,兵者,乃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  当慎之又慎!  君子听鼓鼙之声,而思将帅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