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怕棱堡落入胡人手中。
他们要真攻下一个棱堡占据,那就是他们的死期到了,大燕别的不多,人多,到时官兵就在外面守着,也不进攻,等时间久了,饿也要饿死他们了,最后他们迟早还是要弃堡逃跑,而大燕官兵也不用冒险追他们,只要他们逃了就行了。
毕竟大燕跟胡人可完全不一样,胡人攻棱堡,人手不足,不好攻下来。
而大燕嘛,怕死,完全可以不攻棱堡,反正人多,守着就行了。
当然了,要是胡人不抢棱堡,那自然是最好的了,毕竟将胡人占的棱堡,围起来,还是有点危险的,对大燕这帮怂人来说,自然是能没危险最好,这也是他们觉得胡人要是抢了棱堡,会麻烦的原因。
胡人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没到处抢占棱堡。
当然了,主要也是他们人少,不敢分兵,毕竟抢了不少城池,为了保住这些城池,他们已经分了不少兵力,防守那些城池了,再抢那些棱堡,将兵分到各个棱堡,除非他们疯了,毕竟就算一个棱堡派几百人,十个棱堡也要几千人,这对他们来说,可也是不少的兵力了。
大燕守将都觉得棱堡太多,没兵守,更遑论人少的胡人了,更不可能有兵守。
既然没法守,那还抢那些棱堡做什么,他们想的最多的,还是破了堡子,抢人抢财物,而不是占据这个棱堡为己用。
所以就算大燕没人手了,一个堡里只放一两百人守着,也不用担心胡人会抢走棱堡,因为抢走这破玩意没用。
所以当下胡人看着棱堡一直在朝前推进,却没办法,相反,还要担心新来的将军,准备抢回之前被他们占领的城池,比如那些已经深处重重棱堡包围的城池。
他们这会儿也意识到情况不妙了。
之前占领的最前头的城池,周围出来了很多棱堡,有些有老百姓住进去了。
这样一来,大燕攻打被他们占的城池时,后勤可以将粮食运到附近的棱堡,让他们可以一直围困他们,不用担心围久了,粮食没了,只能散了。
而他们,一旦被围,就算没粮食了,杀出去了,也找不到供粮的地方,到时就要出事了。
跟抢了棱堡,最后没法守的结局差不多。
一想到这样的结局,他们能不害怕吗?只能祈祷大燕的军队想不到这些,不敢抢回城池。
但大燕的军队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些,再加上新来的将军还是有点厉害的,早就开始认真操练士兵,就准备将那些陷在重重棱堡包围的城池抢回来了。
不提前线的情况,后方朝廷上,韩次辅倒台后,朝廷中好一阵动荡,如今已经稳定下来了。
而这时的琳琅,已经有十七八岁了,离当年登基,已过去了差不多五年了。
这么大年纪,便是民间,也已经结婚了,更何况皇帝了,是时候结婚亲政了。
于是朝中让琳琅选秀大婚亲政的上谏,又越来越多了。
这一次,想将女儿塞进宫的人就更多了,因为经过五年的发展,不少人是看出来了,这个小皇帝,是有两把刷子的,将来只怕是个能名留青史的明君呐,这样一来,谁不想将女儿嫁进宫,将来在历史上,也能跟着蹭点热度,要不然,就他们这碌碌无为的为官生涯,想在历史上留有大名,那是不可能了。
到这时候,还看不出来小皇帝有两把刷子,除非是傻子了。
海军开疆拓土顺利,北方自从换将后,局势也在扭转,中原通过基建,不少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再通过收回宗室土地,让不少无地老百姓有了土地,之前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得到大大缓解,到处起义的情况已经渐渐消失不见。
朝廷中的变化就更大了,之前小皇帝刚登基时,内阁根本没他说话的地方,现在,内阁隐隐有三方势力了,小皇帝能说上话了。
而小皇帝通过银行和国债,内帑比国库还丰富,要不是小皇帝去年在韩次辅倒台,她能在内阁说得上话后,强行提高了商税,然后还推出了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税,让国库今年慢慢充盈了许多,要不然,国库真要变成小可怜了。
而小皇帝能成功推行消费税和提高商税,也说明他有魄力,要不然是推行不下去的。
小皇帝上台不过短短五年,就通过一系列革新手段,让整个朝廷焕然一新,蒸蒸日上,王朝看来是要中兴了,要说小皇帝没能力,那是傻子。
要不是没证据,他们都怀疑,之前马阁老、韩次辅等人倒台,是小皇帝出的手,为的就是清洗内阁,换上对小皇帝有利的人,毕竟看看现在的内阁,可不是对小皇帝有利嘛。
不说别的,那个从前线调走的王将军,调回内地不久,就查出来通敌卖国、吃空饷、克扣士兵军饷等种种大罪,且不是皇帝搜罗来的,是对方真的犯了这些事,证据确凿,所以没什么人反对的,就判了个斩立决。
本来通敌卖国这种事,是要凌迟的,但皇帝心善,说凌迟这种刑罚,太过残忍,以后就不要用了,所以便只用了斩立决。
看,那个王将军,就这样被处理了,表面上看,也不是皇帝出手的,而是他做的坏事曝光了,但大家心里毛毛的,总觉得这也太巧了,怎么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