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遗愿清单》这样的主题的电影,其实本身就很受那些个老影评人们的喜欢。
所以自然毫不吝啬地给予电影更多的解读。
著名老影评人约翰这样写道:“《遗愿清单》想讲的事情只有两个:生命和死亡!”
“生命和死亡,可以说是人类永远无法避开的问题。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这個世界上,而每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总需要去面对。
有人热爱生命,有人畏惧死亡。
在那个问卷调查里面,超过90%的人不想提前预知自己的准确死亡时间,这是一种畏惧死亡的正常自然的反应。
那么我们从电影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关于生命和死亡,这也是电影讲述的两件事。
生命是生命?
两个主人公也跟屏幕前的你一样,没危机之前,也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是每天躺在病床上,用药物维持身体机能,挑战医学奇迹,让剩下的生命在痛苦中渐渐枯萎,还是趁着身体还有力气,完成自己的心愿,给生命注入最后的鲜活,虽然短暂。
毫无疑问,“生命”两个字就意味着鲜活。为此,导演为他们安排了三段体会生命的旅程,跳伞、飙车、去坦桑尼亚狩猎。
跳伞和飙车让他们重新燃起生命之火,速度和激情让他们仿佛找回了年轻的状态。导演通过红色和黄@色的强烈刺激,也让观众们切身感受到这股生命的鲜活力量。
来自华国的奇迹导演,的确令人惊讶,他对颜色的运用,非常的契合这个主题。
我们知道,在电影学中,红色代表激活生命力和激情,而黄@色则代表强烈的生命能量。
去坦桑尼亚狩猎的时候,我们共同看到了一个场景,一群角马在迁徙,它们争先恐后地跳进河里,河里可能有鳄鱼在等待它们,但它们义无反顾。大自然动物的那一股子冲劲和宏伟壮烈的场面,让我们不由得感叹一句:这才是活着的生命。
最后,爱德华放弃了狩猎一只狮子的愿望,改成只放空枪过瘾,表现出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卡特也真的找回了生命的激情,和妻子的关系不再是麻木厌倦的了。
说到生命,我们也一直在思考生命的由来,卡特是相信生命是造物者创造的,在他眼里,高山、星空、极地都是造物者的神奇,都如同生命一样美丽。
电影里面有关于这方面的描述:
在白天,天空是黑黝黝的蓝色,因为没有足够的空气来折射阳光,但到了晚上......从来也没见过那么多星星,有些星星熠熠闪亮,似乎伸手可及,像是透光的小洞,洞的那头是天堂。
我读过一本登顶者的书,他写到,站在世界之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寂静,就像所有声音都消失了一样,就在那时,他听见了山的声音,他说那感觉,就像聆听上帝的话语。
光看文字,我们就足以想象出这世界的美妙和神奇,好像真的有一种神灵的力量。
但爱德华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生命无关造物者,不过就是,生下来,死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他差点忽略了生命的延续。
电影在前部分只交代了爱德华有个女儿,当爱德华终于肯见女儿的时候,外孙女的出现给了爱德华一个惊喜,也给了观众一个惊喜。这美丽稚嫩的生命,正是爱德华的生命的延续。
而关于死亡,电影同样的也探讨了。
前几次见证了生命,导演也给他们安排了两段体验死亡的旅程,埃及金字塔和泰姬陵......
两个老人坐在胡夫金字塔对面,探讨生命的意义,对话背景则是死亡过后,灵魂在天堂的反思。
问题一:你的生命中有快乐吗?
问题二:在你的生命中,是否给过别人快乐?
在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导演一直在使用近景镜头来展现。近景镜头本来是表现主角面部的细微变化,让内心戏得到爆发。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主角并没有什么内心戏,只是自然的对话,构图上没有陪体,更没有景深。
我们注意到,在这个时候两个主角的脸差不多完全充斥了整个屏幕。因为,在思考出生和死亡之间这段活着的意义时,无关造物者,无关天地,我们自己就是整个主体。我们是地球的主宰也好,是宇宙的尘埃也罢,不用想太多宏观微观,让自己觉得这段路走来很有意义就好。
而在构图方面,在坦桑尼亚和埃及的取景构图过程中,魔术时刻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一片广袤而热闹的大地,这大地上,还有人类的奇迹,这为电影增添不少浪漫的气息。
哦,对了,说一下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什么叫魔术时刻,其实就是指日落前后半小时左右,此时天空变成红色,但仍然可以清楚地照应出大地上景物的轮廓,此时所形成的电影画面效果,就像是天空假设了灯光照射到地面上。
来到泰姬陵,两人则开始思考死亡之后的事情。爱德华提了两个有趣的问题:我下葬后又在棺材里醒来怎么办?如果火化,我还感觉到疼怎么办?这两个问题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好奇心,因为谁也说不清,死亡到底是什么,死之后到底有什么感受。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