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枣树林墓地回来之后,陈翰也抽空又跑去叶家山墓地打探了一下情况。 叶家山墓地那边,也出土了三座曾侯墓。 而且还是西周早期的曾侯墓! 一位是M65的墓主曾侯谏,其东的叶家山M2即其夫人墓,出土了一个“犁子”鼎,现场的专家认为,“犁子”即曾侯谏,是谏在丧期间的称谓。 然后就是叶家山M28墓主“伯生”。 其东的叶家山M27即其夫人墓,墓中出有“伯生作彝”铭文铜盉。 M28墓主的私名当为“伯生”,他的墓是标准的国君级别墓。 但是在墓中却没有发现带有“曾侯生”字眼的铭文。 专家们猜测,他是去世的时候很年轻,很有可能继承国君之位还没两年就暴毙了,所以随葬品都是用的他还没成为曾侯时就在用的礼器陪葬的。 算是匆匆下葬,所以铭文上刻的名字都是他的私名。 除此之外,叶家山墓地还有一座M111墓,也是国君级别的大墓。 这位M111墓的墓主人是曾侯犺,在他的墓中,出有“烈考南公”铭文簋,是犺为其父“南公”所作。 这些消息被整理汇总之后,陈翰、李教授、郑献教授,还有一众叶家山、文峰塔、枣树林发掘项目中偏学术研究的专家们,都聚集进行了多次论证。 经过大家热烈的探讨和头脑风暴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根据墓葬的年代先后顺序来推断。 曾侯谏应该是曾侯与编钟铭文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之“南公”。 他应该是南宫适的长子,奉父命,来随地建立曾国。 而留在朝中的南宫毛,则是南宫适的二儿子,是另外一支在朝中发展的一脉。 而伯生和曾侯犺,应该是兄弟关系。 伯生是哥哥,曾侯犺是弟弟。 因为曾侯犺墓有“烈考南公”铭文簋,是犺为其父“南公”所作。 而伯生和曾侯犺又都是康昭时期的人,他们不可能是父子,那就只能是兄弟。 伯生之“伯”当为排序老大,犺应为“伯生”之弟! 历史研究是靠证据的,不是靠推理的。 大家得出这个结论,也是结合了三座墓的年代不同,以及墓主人铭文的猜测。 不过到底这曾国初年的世系是否真的是这样排序,陈翰他们也不敢百分百确定。 但是这曾国早期的曾侯,肯定是确定发现了。 至此,加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掘成果。 曾国西周早期的叶家山墓地,两周之际的郭家庙墓地,春秋早期的京山苏家垄墓地,春秋中期的枣树林墓地,以及春秋晚期的文峰塔墓地,都被找齐了。 再加上擂鼓墩的战国曾侯乙墓。 以及四处还未发掘的曾侯级别墓葬,一些传世的曾国青铜器。 林林总总加起来,曾(随)国这个在史书上只有三言两语记载,没有任何一位曾侯有正式名字留下的神秘诸侯国。 在考古工作者们的努力下,理清出了共计19位曾侯,世系从西周初期,延续到战国早期! 并且,发掘工作还在继续! 半个月后,荆州考古所那边,适时的在网络上,公布了关于凤凰山168号墓出土了千年不腐古尸“遂先生”的消息。 这个时候,陈翰还正在文峰塔墓地,紧赶慢赶的进行着最新的M18号墓发掘工作。 M18号墓,也是一座曾侯级别的大墓! 而且其东北面,还有他夫人的M8号墓。 发掘过程中,陆续出土了一批带有“曾侯丙”字样的礼器。 而且根据礼器的形制判断,这位曾侯丙可能是比曾侯乙还要更晚的曾侯,大致处于战国中期! 从他的名字也可以窥见一二。 甲乙丙丁,丙可在乙后头。 不过陆续出土的这些青铜器里,除了带有“曾侯丙之行簋”之类的铭文外,并没有其他纪录了什么大事的铭文。 这让人怪可惜的。 但是曾侯丙出现在曾国春秋晚期的墓葬群里,也挺让孔建文意外的。 倒不是文峰塔这边没有战国时期的墓葬,而是这边战国时期的墓葬都是楚墓,出土的都是带有浓郁楚文化,以及“楚”子铭文的贵族。 所以之前大家都认为,文峰塔这片,应该在战国时期就属于楚国了。 所以曾侯乙的墓才在更北边的擂鼓墩那边。 但是没想到,这里还有一位比曾侯乙在位更晚的曾侯埋葬。 那曾侯乙的墓跑到擂鼓墩去,就有些太奇怪了。 而且擂鼓墩那边还有一座曾侯级别的大墓,是被保护起来了,禁止发掘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战国早期的两位曾侯,到了更北边的擂鼓墩墓地下葬,而曾侯丙却又迁回了文峰塔? 或许战国早期,曾国的疆土曾经有过一次大的变化? 这注定是一个,目前暂时无法解开的谜团了。 ...... 跟随孔建文一起发掘M18号墓的陈翰,在得知了荆州博物馆那边,准备好遂先生的宣发工作后。 也就暂时告别了发掘现场,与赶来和他会和的卫思思,买了一班随州前往荆州的动车票。 原本,他是答应了荆州博物馆,要帮忙做一期遂先生科普视频的。 算是为荆州博物馆进行互联网宣传。 但是后来荆州博物馆那边,又提出了建议,希望陈翰能够作为“特邀参观者”的身份,在遂先生地宫正式开放之前,来进行一次“初见”直播。 带领网友们,先来一场互联网的云逛地宫活动。 接到这个建议的陈翰,还蛮惊讶的。 一般来说,博物馆是不愿意让私人在馆内进行直播活动的。 没想到荆州博物馆居然如此超前,打算将线上的直播和线下的逛馆结合在一起。 对此,陈翰是很乐意帮忙的。 因为他也想看看,遂先生的地